區塊鏈技術是否會取代銀行?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征讓它在存證類場景下解決了商業銀行存證分散、核證繁瑣、取證效率低的痛點。同時,加密驗證技術也為票據、賬本的數字化提供了技術支持,大幅提高了效率。
區塊鏈的確在現有銀行的眾多功能上進行了升級。但眾所周知,去中心化、安全、高效很難同時達成。中心化的銀行現階段的效率和安全性仍然高于去中心化的結算系統。Visa 系統的 TPS 在 2000,而鏈上實際能穩定運行的 TPS 在 500 左右。安全性上,銀行充當了責任主體,而在鏈上錯充、失竊一旦發生是很難追回的。
筆者認為,就算隨著技術發展,在不遠的將來區塊鏈會在效率和安全性上得以提升,區塊鏈也不可能消滅銀行。就像馬匹沒有消滅雙腳、火車沒有消滅馬匹,因為二者不是互斥的,前者之于后者不是誰消滅誰的關系,而是提供了更多一種選擇。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對于銀行來說更多的是改革升級的救兵,而不是取代者。
更何況在現實中已經可以看到,各商業銀行已經開始爭相擁抱區塊鏈了,下圖可概括性地看到市值及收入增速前列的銀行對區塊鏈的態度。
以工商銀行為首的第一梯隊商業銀行,對區塊鏈普遍持開放態度;而第二梯隊的銀行則態度各異。那么商業銀行們都是以何種姿勢擁抱區塊鏈的呢?
工商銀行:交易平臺+扶貧
作為宇宙第一大行,用區塊鏈技術率先做了一件很多人都沒想到的事——扶貧。在扶貧領域,資金使用的不透明性是一大痛點。很多捐贈者都對扶貧基金的真正用途表示擔心。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保證了扶貧基金的透明和高效。2017 年 5 月 27 日,與貴州省貴民集團共建的扶貧區塊鏈管理平臺正式啟動,將第一筆 157 萬元扶貧款發放到位。這是業界首個用于精準扶貧的區塊鏈平臺。
工行的區塊鏈平臺1.0除了應用在貴州扶貧之外,還在雄安智慧森林、貴金屬小額P2P交易上提供了助力。區塊鏈與生物識別實驗室現正著手將其升級到2.0版本。
中國銀行:電子錢包+Poc
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在“2018中國金融創新論壇”上表示,中國銀行正在積極布局區塊鏈,有12個項目正在試點使用區塊鏈技術,有22項區塊鏈技術專利在國內保持第一名。
2017 年 8 月 15 日,中國銀行正式參與了SWIFT gpi區塊鏈概念驗證(PoC),這標志著中國銀行在全球跨境支付創新實踐中,又邁出新的一步。 中國銀行是最早參與SWIFT gpi項目的銀行,經歷了SWIFT gpi從概念提出到落地的整個過程。
2017 年 9 月 21 日,中國銀行基于分布式系統的電子錢包也已在 Appstore 上線,尚處于內部試運營階段,后續應用前景廣闊。
農業銀行:電商供應鏈+聯盟鏈
農業銀行所聚焦的是農業領域,自然而然地從供應鏈領域開始了區塊鏈的落地。基于供應鏈的業務特點,農業銀行向“三農”客戶提供電商供應鏈融資產品——“E鏈貸”。它為農業銀行提升三農業務效率、拓展服務內涵提供技術手段和商業機遇。該產品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農行涉農電商數據的基礎上,向電商供應鏈的法人客戶提供完整的電商融資服務,功能包括訂單采購、批量授信、靈活定價、自動審批、受托支付、自助還款等。
傳統涉農信貸業務一直受到信息不對稱、管理成本高、授信和用信場景線上化難度大等問題的困擾。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不可篡改、可追溯、信任成本低等技術特性,農業銀行將涉農電子商務、供應鏈融資、網絡支付、企業ERP、農資監管等行內外系統打造成聯盟鏈,建立了以信任共識為基礎的數據共享、流程簡化、客戶體驗良好的業務和產品機理,為“三農”客戶提供在線供應鏈融資服務,為嘗試解決“三農”客戶長期面臨的因擔保物不足、信用數據欠缺造成的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