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互聯網泡沫時,市場多次大跌又大漲,96年,97年,98年都有過若干次反復。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波的上漲,從98年十月到2000年三月,NASDAQ 從 2100點一路漲到5200點。這會慢慢給市場內的投機者心理上一個極為堅定的信念,不管跌多慘,最后都會彈回來的。
當投機者連續幾年的經歷,樹立強化這種堅定的信念后,真正的熊市開始時,會繼續按照老經驗,大無畏地加倉,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流動性徹底消失時,幾天之內一些數字資產價格就會下跌50%以上,大多數數字資產最終可能會下跌 98-99%。許多人靠加杠桿而迅速暴富,在熊市中還重復老的經驗,最后必定被鈍刀割肉,全部輸光。
第二,大部分區塊鏈創業的項目,目前處于所謂的“貨物崇拜”階段,就是創業者不斷做一些儀式感的事情追求神似,然后乞求奇跡自動發生。
物理學家費曼在1974年給加州理工學生的畢業典禮中,提到了“貨物崇拜科學”的概念。這個故事來自于二戰時,南太平洋島國居民,因為曾經看到美軍空運大量物資上島,于是試圖模仿這個儀式,以乞求同樣的事情重演。他們造了跑道,跑道兩邊點著了火,造了小茅屋讓人坐在里面,給小茅屋里面的人戴上一個木制模仿耳機,還有幾根竹子模仿天線,然后期待貨機降臨。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都完美,形式完全一樣,但是貨機沒有降臨。
九七年底微軟以三億美元收購 Hotmail 是一個標志性事件,推動眾多互聯網創業者效仿。“貨物崇拜”的儀式就是建立某個.com網站,四處打廣告,不斷提供各種免費的服務來提高網頁點擊率,等等,制造一種人氣旺盛,蒸蒸日上的感覺,期望有一天也被高估值收購。
區塊鏈時代,則是發白皮書,開各種發布會,搞各種空投,造各種戰略合作新聞。由于流動性的涌入,很多數字資產價格也確實被捧高,所以搞“貨物崇拜”者,和真正在底層開發應用場景增加價值者,一開始很難區分。
第三,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把全球個體經濟人和機器之間的價值交換的壁壘和成本降到幾乎為零。最終要達到這個愿景,需要各種基礎設施的成熟和普及。
互聯網的本質是把信息搜索和交互的成本降到接近于零,并在此基礎上催生了很多擴展性極高,利潤極高,壟斷性極強的傳統經濟人無法理解的新模式。但九十年代很多項目和創意,在硬件軟件基礎設施還沒有到位,PC和寬帶互聯網還未普及時就強行推出,過于超前,因此悲催地失敗。比如 1996年創立,2001年破產,累計融資約八億美元的 webvan。
2000年-2003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隨著基礎設施的成熟和各種成本的下降,后來涌現出來的新應用(youtube, netflix, facebook, amazon prime, aws, iphone 等等),其發展勢頭之猛,規模之大,又遠遠超越悲觀者的想象。
大量過于超前于基礎設施現狀,無法對終端用戶直接產生價值的區塊鏈項目,最終會凋零,催生各種悲觀負面情緒。但基礎設施成熟后,許多當年吹的牛,做的夢,最終會被在正確時間正確地點出現的創業者實現。
第四,行業初期,和基礎設施相關的項目往往會被追捧。
比如互聯網時代,一些做服務器托管的公司如 Exodus communication 市值一度在 2000年時達上百億美元(Exodus 后來于2001年九月破產)。在區塊鏈行業,涉及到基礎設施的概念,可能包括各種軟硬件錢包,某種和法幣掛鉤等值的平價數字貨幣,把各種傳統資產的產權與區塊鏈掛鉤,等等。
但是做基礎設施的項目,必須聚集服務于真實的需求,而不是泡沫吹起時的偽需求,并迅速構建某種事實上的壟斷優勢,朝價值鏈更高層移動,否則難免會重蹈 Exodus 當年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