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只要大家有關注過最近的一些幣圈消息,便能發現這個奇怪的現象,國內和國外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國內鼓勵區塊鏈技術發展,禁止數字貨幣市場炒幣,國外是監管規范數字貨幣市場。兩種不同的態度背后,反映的是格局、經濟體制的差異,值得我們思考。
1、參與主體不同:對數字貨幣市場而言,雖然都由政府監管,但國外對數字貨幣市場的監管,名義上是政府及司法機關的訴求,對普通投資者權益的保護,但其實是由不同利益訴求的政客背后大財團公司在操縱。像華爾街、高盛等這樣的大財團想進場數字貨幣,首先是要肅清目前數字貨幣市場的亂象和混亂,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規則后才會大舉進攻。但對于國內而言,主要還是政府在推動,基于經濟穩定、產業發展的角度,然后才是各類公司在政府指引下參與進區塊鏈建設中去。
2、方式不同:國外主要靠法制,通過制定法律,讓現有的數字貨幣市場符合它現有的法規,在法律規則的范圍內進行活動,也就意味著在法律指導下,基于商業規則可以充分的競爭;國內主要是靠人治,通過規則政策來進行引導和規范,導向性比較明確。
3、格局差異:從目前已知的信息可以判斷,美國為首的對數字貨幣市場的監管主要是基于金融角度,開展比特幣期貨交易只是第一步,目的是試圖馴服比特幣,第二步便是交易所和ICO規則制定,通過發牌照的形式和制定ICO規則來操控全球的數字貨幣市場,將其納入監管,進而形成美元稱霸經濟之后的數字貨幣統治時代,在數字貨幣市場上占領至高點和游戲規則的制定者,這從美國近期不僅審查位于美國的交易商,還對英國等國比特幣交易商進行調查就可以看出來,異常強勢。而國內主要是從產業格局的角度,想利用區塊鏈來發展國內經濟,促進產業升級。不同的格局導致了不同的政策措施,也從側面反映出國內目前的工作重心在于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