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上海科協大講壇上,來自中國、德國和澳大利亞各國的院士以《大數據新技術應用與展望》為題進行了探討。
德國國家科學工程院院士、德國波茨坦大學哈索—普拉特納研究院院長梅內爾認為,互聯網現在正在連接一切,它對社會的推動已經從家庭轉向整個產業體系。在此情況下,互聯網的一些基礎架構可能被顛覆。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也表示,談到互聯網技術的魔力,現在更多的是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產業界的應用。但大數據時代也存在“數據太大”的危機。數據量大到每隔兩年數據量翻番,以至于到2020年全世界必須建設100萬個數據中心,只有全年石油產量全部轉化為電能,才能滿足這些能耗中心的用電需求。
對此,中外院士給出了一個難以置信卻正在成真的解決方案:用光盤。如今存放高清電影的藍光DVD光盤,通常容量規格是20個G,而納米層面的超級光盤可以達到100萬個G的容量,刻錄下原先5萬倍的內容。
根據通行標準,只有達到P(1P相當于100萬G)級容量且來源多樣、類型多樣的數據集,才能被定義為大數據。因此,谷歌等數據產業巨頭建設的P級數據中心,總面積足有一個足球場大小。在數據中心成百上千的服務器機柜內,存儲介質與常用硬盤一樣,都是磁盤。
目前,一個小小U盤就能裝下16G甚至更大的數據,而光盤的存儲密度已到極限,無法與時俱進。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顧敏解釋說,光盤靠光點存儲數據,激光刻錄的光點越多越密,存儲數據就越多。一根頭發絲直徑約10萬個納米,“藍光碟”的光點直徑只有250納米,而運用今年諾貝爾獎“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的超級光盤光點直徑僅僅9個納米。目前,顧敏等人已經實現了一張超級光盤存儲0.34P(34萬G)的大容量,達成了三分之一的P級目標。他表示,如果按照這樣的技術路徑,裝進1個P或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