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個月,多家數據公司被調查,數據行業動蕩不斷。一些大數據公司的爬蟲團隊被全部裁員,大量人員主動離職,各家大數據公司的CEO每天都在朋友圈“打卡”,證明“我沒被抓,我的公司也還在”。而另一邊,合規的、有國資背景的大數據公司,卻迎來了好時候,有的公司在短短三個月內,“每個月業務翻一番”。大數據公司怎么了?
隨意獲取用戶信息引起廣泛不滿
濫用的用戶數據,讓大家就如裸泳一般,毫無隱私可言。隨著人們對大數據行業隨意獲取用戶信息的不滿,監管部門在今年似乎有了回應。
“出國的出國,被抓的被抓”,這是大數據領域目前的常態。其中,在大量的數據公司裁員中,爬蟲部門幾乎是全軍覆沒。某大數據風控平臺9月份其爬蟲負責人被查,爬蟲部門解散并集體待崗,這些員工被建議不要離開杭州,否則有被抓的風險。
此后,國內大部分數據公司都為自保而解散了爬蟲部門。業內人士稱,全行業裁掉了近萬名爬蟲工作人員,行業人員流失率在50%以上。
過度競爭帶來大數據企業的“寒冬”
就如"谷賤傷農"的道理一樣,過度投入帶來的過度競爭也導致了大數據企業的寒冬。
首先,過度投入來自對新技術新領域的追捧,行業的整體迷茫,紛紛把大數據當成救命稻草。云計算與SaaS化應用興起導致的軟件革命,加劇了行業競爭,使得很多軟件廠商無所適從。這些軟件公司把進軍大數據當成解決軟件行業性問題的良方,結果是從一個火坑跳入另一個火坑。
其次,大數據開源技術門檻較低。雖然能夠對社區提供持續原創性貢獻的企業不多,但一兩個熟手+若干個生手就可以承諾搭建并運營一個實時交易風控平臺。同樣面對新技術,新加入的玩家與傳統的BI廠商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
最后,建設容易運營難,大數據價值還未真正體現。當建設的熱潮退去,需要通過真實的應用價值來回報的時候,發現雖然有不少案例,但是總體的價值根本無法匹配之前的投入。
合規、持牌,可能會成為未來大數據行業的主旋律
對于此次洗牌大潮,大多從業者表示,并非壞事。劣幣被驅逐,良幣才能沐浴陽光,茁壯生長。去蕪存菁,正本清源,大數據行業的野蠻時代即將結束。在以往慘烈的市場競爭中,劣幣會驅除良幣,而如今,合規的數據公司成為了“香餑餑”,一些巨頭旗下的大數據平臺,也突然間變得門庭若市。關于大數據行業的未來,不少從業者認為,“持牌”將是一個關鍵詞。屆時,行業內應該只剩下幾家頭部公司,小公司存活的可能性不大。
結語:《權力的游戲》里,主角們提及頻繁的就是“凜冬將至”,大數據正在經歷寒冬。但正如2000年左右互聯網行業洗牌之后,走出了阿里Google一樣,包括大數據行業也會經歷這個發展周期。歷經渡劫的大數據行業,才能像社交、電商行業那樣,成長出真正的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