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也是我們發展的動力”
“創新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不能回避。”在媒體溝通會上,唐振江說,來自媒體的表揚,是對貴陽的鼓勵,來自媒體的批評,是對貴陽的關心,“都是為我們好,我們必須以開放、創新、包容的心態來對待,因為問題也是發展的動力”。
此前,科技日報報道稱,作為當初布局大數據產業、打造“塊數據”平臺的第一顆“棋子”,貴陽全城免費WiFi項目虧損千萬元,陷入難以為繼的困境。對此,唐振江表示,這個項目是出于惠及民生的考慮,經過市場化運營確實達到了預期,但由于技術發展等方面的原因,也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為此,貴陽市大數據委將幫助運營企業尋找“造血路徑”,鼓勵企業走向市場。
事實上,運營全城免費WiFi項目的泛亞科技,也正以“大數據信息化系統集成商”的姿態,積極布局智慧旅游、智慧城市等智慧產業市場,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唐振江說,按照當初的設想,貴陽的大數據發展要實現“10年當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其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要用創新的方法和思維來解決。“貴陽大數據這塊牌子需要外界的呵護,也需要善意的意見和建議,請給我們多一點耐心。”
大數據成了貴陽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當然,貴陽的大數據發展,更多的是成績。
不久前,貴陽市獲頒“影響中國”2018年度城市獎,主辦方給出了這樣的頒獎詞:“它以當前中國經濟罕見的兩位數增長率,領跑全國城市。它以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成為后發優勢地區仰望的標桿。”
貴陽崛起的一個秘密武器,就是大數據。
2014年,貴陽抓住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開始布局大數據。用唐振江的話說,貴陽的大數據發展是從一張白紙開始,一張藍圖繪到底。短短幾年間,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大數據產業崛地而起,貴陽成功實現了一場華麗的逆襲。
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貴陽大數據企業超過5000家,全市大數據企業營業收入完成1000億元,增長22.4%。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貴陽市經濟增速連續5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大數據產業不斷聚集,英特爾、思愛普、富士康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阿里巴巴、華為、京東等國內大數據領軍企業先后落地,滿幫集團、朗瑪信息、易鯨捷等本土大數據優強企業相繼涌現。其中,貴陽貨車幫今年上半年業務收入達到8.79億元,合并成滿幫集團后榮登福布斯發布的中國50家最具創新力企業榜單,市場估值達到65億美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0%。大數據,儼然成了貴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
在大數據應用創新方面,貴陽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貴陽模式,將市級、區級行政審批時限分別壓縮60%和50%,讓“爽爽的貴陽”備受海內外投資者的親睞。通過“筑民生”平臺,貴陽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戶籍證照、生活賬單、醫療出行等一站式服務。
堅定不移打造大數據發展升級版
盡管成績斐然,但由于基礎比較薄弱,貴陽在創新能力、人才支撐等方面的短板也顯而易見。5年過去了,外界也有質疑:貴陽的大數據發展往何處去?
對此,唐振江表示,發展大數據,是貴陽基于現實所作出的戰略決策,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貴陽將堅定不移地持續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到目前為止,貴陽是全國唯一一個成體系發展大數據的城市。”
2017年,貴陽提出建設“中國數谷”,打造大數據發展升級版。2018年,貴陽又出臺實施意見,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唐振江看來,這些都是貴陽發展大數據的“組合拳”,特別是剛剛召開的貴陽市委十屆五次全會,將發展目標瞄準了中高端制造,未來,將為貴陽大數據的發展制造無窮無盡的應用場景。
眼下,貴陽以“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和“千企融合”為抓手,強化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貴陽海信通過實施大數據+智能制造,實現了質量效益雙提升,運營成本下降26.78%,生產效率提升108.28%。老干媽運用大數據對原材料和產品進行精準采購和營銷,有效拓展了市場、擴大了銷量,順利進入了“一路一帶”沿線國家。
唐振江介紹,針對人才及創新能力等短板,貴陽除了與貴州各大高校合作培養大數據人才外,還加強了與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及港澳臺等地區的合作,打造“智力收割機”式的創新平臺。截至目前,貴陽市大數據人才總量達到17萬人,初步形成了層次清晰、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大數據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