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2-30 20:54:28 本文摘自:36氪

流量為王,這年頭,掌握了好看的數據,便掌握了談判的資本,而通往流量王座的道路,卻充滿了陷阱和套路。

據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揭露,2016年,購買一集電視劇收視率的價格為30萬至50萬元,以20家衛視頻道每年播出13000集電視劇計,全年有40多億元被收視率造假相關方非法竊取。根據不同時段的播出需求,這個價格還可能更高。每年數十億的收視率造假鏈條,已經為中國的電視產業帶來了不小的隱患。

業界和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一直在摸索改善的方法,最新的動作是:12月26日,廣電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基本建成并開通試運行,湖南、浙江、上海、江蘇、安徽等全國幾十家廣播電視臺皆有代表出席。

不是僅有一紙文件,靠口頭呼吁,而是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系統。這是否意味著政府牽頭,民間結盟,將要針對根深蒂固的收視率造假問題開展一番“鐵腕整治”呢?盤踞在行業上空多年的烏云,又能否就此散去呢?

數據造假,電視行業的“隱形炸彈”

很難想象一個成熟的行業,長期以來都在用被污染的數據自娛自樂、自欺欺人,不想著去提高電視作品質量,解決根本的問題,反而忙于用數據粉飾早已潰爛的創口,這就像懷抱著一個看不清倒計時的炸彈一樣。

數據造假對平臺、制作方、觀眾三方,都并非一種健康的現象。收視率造假,數據不斷創下所謂“新高”,形成明星影響力的“泡沫”,導致追星炒星、高價片酬,從而推高制作成本,不僅讓平臺不堪重負,且拉低作品質量,這又需要亮眼的收視率來“挽尊”,最終形成一個破壞行業秩序生態的惡性循環。

在市場空間不斷被拓寬的今天,量化行業繁榮真實性的數據計量方式卻沒有跟上,依然沿用著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運行的系統。這就讓“造假”有機可乘。

2009年艾杰比尼爾森媒介研究撤離中國市場后,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便成為量化收視率的唯一權威機構。據索福瑞官網顯示,其總樣本家庭為5.82萬余戶,25個省級收視調查網的樣本用戶為17250個,117個城市收視調查網的樣本戶有21000個。

如此一來,某個地區的“收視高低”,其實僅僅只由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個家庭決定,數量最多的重慶,也僅有1300多戶。5萬多戶樣本,代表著全國13億人口的收視習慣——可以說是我國電視行業頗具魔幻色彩的一個縮影。

樣本數量少的同時,采集方式也相當落后。現行的日記卡和收視率測量儀,前者由樣本戶手工填寫收視日記卡,后者則為樣本戶配備專門的遙控器,按下代表個人信息的代碼鍵后,數據就會回傳給調查公司。兩者都有人為操縱的可能,事實上,也的確遭受了嚴重的污染。

針對樣本少,易污染的問題,廣電運行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還是頗有對癥下藥的意味。首先是針對樣本量不足,官方宣布,截至2018年底,該系統來自不同地域的樣本,有線電視用戶達2254萬,IPTV用戶收視數據達1969萬,大大豐富了樣本數量。

而在促進公平性真實性方面,廣電認為大數據系統具有以下三個優勢:

其一,“大覆蓋”。系統初期,匯集4000萬有線電視和IPTV樣本用戶的收視數據,全面涵蓋直播、回看、點播等多種收視方式,并將逐步擴展至數億級樣本規模,實現樣本全覆蓋。

其二,“全留痕”。如某城市500萬用戶,如果從中抽樣選取500個樣本用戶,那么這500個樣本用戶沒有看過的節目均會被統計為“零收視”;而在系統的大樣本統計中,即使1‰的低收視率也會記錄留痕。

其三,“可忽略”。同樣對于500萬用戶的某城市,如果針對某節目污染500個抽樣中的5個樣本用戶數據,該節目的收視率可提升或降低1%。如果該節目的真實收視率為2%,統計偏差可達50%。而對本系統而言,這種情況僅會對該節目的收視率影響百萬分之一,統計誤差基本可忽略不計。

廣電總局表示,在經過清洗、轉換、分析與挖掘后,開機用戶數、觀看用戶數、收視率、市場占有率等30項數據將輸出,共同組成這一大數據系統的核心指標。目前看起來,“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的確讓人挑不出毛病,大規模運行之后,它能成為中國電視行業的“救世主”嗎?

人人喊打,卻無法根除

說到2018年導演界的話題人物,就不得不提郭靖宇。盡管他執導的劇集《娘道》只獲得了豆瓣2.5分的評價,但依舊不妨礙郭導成為收視率的“打假斗士”。

9月15日,他在微博公開湖北大學演講講稿,極具細節地描述了自身經歷的一段“買收視奇遇記”——不買收視率,就不給《娘道》播出機會!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我們能夠從郭導的字里行間,勾勒出一條收視造假的產業鏈:衛視領導指定“能搞定收視率”人士——對方開價——交錢——劇集播出。這是一條每年能創造數十億營收的利益線條,也是勒住電視行業咽喉的一條奪命繩。

比如《娘道》被要求一集給90萬,據此計算,80集的戲要花7200萬買收視率。而且,只保證播出,不保證劇集能提名榜首。想想也是,大家都買,你只買一個及格數,又哪能從競爭激烈的市場“脫穎而出”呢?郭靖宇將此項費用描述為“保護費”:“要上交百分之七十給電視臺當保護費,劇集才能播出。”

郭導的“正面剛”迅速獲得了回應,隨后發微博稱已與廣電領導及央視高層接觸,并強調自己的作品在央視和北京衛視播出時“不要求買收視率”,“正能量的平臺還是主流”。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沒被郭導提到的湖南衛視也迅速表態:“堅決支持廣電總局打擊收視數據作假!”中國電視劇制作協會、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也先后發表聲明“抵制收視率造假行為”。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業內熟知的“潛規則”,被揭開了最后一層遮羞布,連根拔起的,不僅是某家衛視,而有可能是整個電視行業的運作模式。因為,數據本身是沒有傾向性的,假是造出來的,而制造的主體,是人。

造假的源頭是利益。收視率造假存在于各衛視,自然有其滋生的肥沃土壤,為郭導指明“留下買路財”的,不正是衛視內部人士么?

隨著衛視收益下滑,廣告收入成為重要來源,而吸引廣告投放的,除了收視率,并無他物。對收視率的“買買買”,成了衛視招商引流的重要依據。“收視率造假的問題已經變成資本生產鏈。廣告收入是電視臺的主要收入來源,而收視率則是廣告商投放廣告的主要依據,電視臺和出品方在利益驅使下動輒花費千萬元購買。而且由于沒有具體的法律明文規定,這樣的造假行為也難以得到嚴懲。”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直言。

循序漸進,這次能行嗎?

在廣電宣布建立大數據平臺之后,有人興奮表示:“《娘道》導演郭靖宇贏了!”網娛君想問,那行業抵制數據造假的口號和行動,又獲得成功了嗎?這次由下往上的數據再審視,是不是真的能行?

以郭靖宇導演為首,不少業界知名人士相繼發聲,導演陸川現身說法,講述某導演朋友的故事: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光線總裁王長田甚至表示,因不愿參與收視率作假,公司直接退出了電視節目市場,“民間想決一死戰,有關部門什么態度?”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有關部門一直都有態度,就是沒有動作。2009年,廣電總局嚴查收視率買賣兩端人群;2013年發布22條新規重整收視率;2014年出臺國內首個電視收視率調查國家標準;2015年8月,由總局電視劇司倡議,中央電視臺和多家省級電視臺發起,全國省級及以上電視臺共同簽署了《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

郭靖宇引爆了對收視率造假問題的討論之后,9月16日廣電總局發布了紅頭文件跟進。11月9日廣電公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也提到了“堅決打擊收視率(點擊率)造假行為”。

而此前,面對已成潛規則的數據造假,有的人選擇退出市場,有的人提議讓數據調查機構形成競爭,有的人選擇無奈觀望。恨得牙癢癢,卻無法改變,是因為這個問題的根深蒂固程度,已經不是一兩個人、一兩家企業的呼吁能夠改變的。

數據,依舊是判斷一個明星、一部劇集、一個綜藝紅不紅、爆不爆的硬性標準,是廣告方、平臺選擇的重要佐證。業內自救頻頻失利,廣電通知頻頻發布,郭導演那篇《起來,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一死戰》的長文,因為詳實的細節和真情實感喚起了人們的注意,當新的熱點來臨,人們是否會選擇性遺忘?

廣電總局副局長高建民直言:“大數據系統的基本建成和開通試運行只是一個開始,如何進一步建好、管好、用好這個系統,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后的任務還十分繁重。”

如果廣電的大數據系統運行起來,真的能把“數據造假”這個詞,去掉“造假”的糟粕,留下清明的量化標準,想必整個行業,也能擺脫一些投機取巧的戾氣,將重心回歸到創作本身吧。說實話,比起金光閃閃的“收視第一”海報,觀眾簡單一句“給你安利這部劇!”,才更加擲地有聲啊。

關鍵字:數據系統廣電

本文摘自:36氪

x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2-30 20:54:28 本文摘自:36氪

流量為王,這年頭,掌握了好看的數據,便掌握了談判的資本,而通往流量王座的道路,卻充滿了陷阱和套路。

據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揭露,2016年,購買一集電視劇收視率的價格為30萬至50萬元,以20家衛視頻道每年播出13000集電視劇計,全年有40多億元被收視率造假相關方非法竊取。根據不同時段的播出需求,這個價格還可能更高。每年數十億的收視率造假鏈條,已經為中國的電視產業帶來了不小的隱患。

業界和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一直在摸索改善的方法,最新的動作是:12月26日,廣電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基本建成并開通試運行,湖南、浙江、上海、江蘇、安徽等全國幾十家廣播電視臺皆有代表出席。

不是僅有一紙文件,靠口頭呼吁,而是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系統。這是否意味著政府牽頭,民間結盟,將要針對根深蒂固的收視率造假問題開展一番“鐵腕整治”呢?盤踞在行業上空多年的烏云,又能否就此散去呢?

數據造假,電視行業的“隱形炸彈”

很難想象一個成熟的行業,長期以來都在用被污染的數據自娛自樂、自欺欺人,不想著去提高電視作品質量,解決根本的問題,反而忙于用數據粉飾早已潰爛的創口,這就像懷抱著一個看不清倒計時的炸彈一樣。

數據造假對平臺、制作方、觀眾三方,都并非一種健康的現象。收視率造假,數據不斷創下所謂“新高”,形成明星影響力的“泡沫”,導致追星炒星、高價片酬,從而推高制作成本,不僅讓平臺不堪重負,且拉低作品質量,這又需要亮眼的收視率來“挽尊”,最終形成一個破壞行業秩序生態的惡性循環。

在市場空間不斷被拓寬的今天,量化行業繁榮真實性的數據計量方式卻沒有跟上,依然沿用著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運行的系統。這就讓“造假”有機可乘。

2009年艾杰比尼爾森媒介研究撤離中國市場后,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便成為量化收視率的唯一權威機構。據索福瑞官網顯示,其總樣本家庭為5.82萬余戶,25個省級收視調查網的樣本用戶為17250個,117個城市收視調查網的樣本戶有21000個。

如此一來,某個地區的“收視高低”,其實僅僅只由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個家庭決定,數量最多的重慶,也僅有1300多戶。5萬多戶樣本,代表著全國13億人口的收視習慣——可以說是我國電視行業頗具魔幻色彩的一個縮影。

樣本數量少的同時,采集方式也相當落后?,F行的日記卡和收視率測量儀,前者由樣本戶手工填寫收視日記卡,后者則為樣本戶配備專門的遙控器,按下代表個人信息的代碼鍵后,數據就會回傳給調查公司。兩者都有人為操縱的可能,事實上,也的確遭受了嚴重的污染。

針對樣本少,易污染的問題,廣電運行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還是頗有對癥下藥的意味。首先是針對樣本量不足,官方宣布,截至2018年底,該系統來自不同地域的樣本,有線電視用戶達2254萬,IPTV用戶收視數據達1969萬,大大豐富了樣本數量。

而在促進公平性真實性方面,廣電認為大數據系統具有以下三個優勢:

其一,“大覆蓋”。系統初期,匯集4000萬有線電視和IPTV樣本用戶的收視數據,全面涵蓋直播、回看、點播等多種收視方式,并將逐步擴展至數億級樣本規模,實現樣本全覆蓋。

其二,“全留痕”。如某城市500萬用戶,如果從中抽樣選取500個樣本用戶,那么這500個樣本用戶沒有看過的節目均會被統計為“零收視”;而在系統的大樣本統計中,即使1‰的低收視率也會記錄留痕。

其三,“可忽略”。同樣對于500萬用戶的某城市,如果針對某節目污染500個抽樣中的5個樣本用戶數據,該節目的收視率可提升或降低1%。如果該節目的真實收視率為2%,統計偏差可達50%。而對本系統而言,這種情況僅會對該節目的收視率影響百萬分之一,統計誤差基本可忽略不計。

廣電總局表示,在經過清洗、轉換、分析與挖掘后,開機用戶數、觀看用戶數、收視率、市場占有率等30項數據將輸出,共同組成這一大數據系統的核心指標。目前看起來,“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的確讓人挑不出毛病,大規模運行之后,它能成為中國電視行業的“救世主”嗎?

人人喊打,卻無法根除

說到2018年導演界的話題人物,就不得不提郭靖宇。盡管他執導的劇集《娘道》只獲得了豆瓣2.5分的評價,但依舊不妨礙郭導成為收視率的“打假斗士”。

9月15日,他在微博公開湖北大學演講講稿,極具細節地描述了自身經歷的一段“買收視奇遇記”——不買收視率,就不給《娘道》播出機會!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我們能夠從郭導的字里行間,勾勒出一條收視造假的產業鏈:衛視領導指定“能搞定收視率”人士——對方開價——交錢——劇集播出。這是一條每年能創造數十億營收的利益線條,也是勒住電視行業咽喉的一條奪命繩。

比如《娘道》被要求一集給90萬,據此計算,80集的戲要花7200萬買收視率。而且,只保證播出,不保證劇集能提名榜首。想想也是,大家都買,你只買一個及格數,又哪能從競爭激烈的市場“脫穎而出”呢?郭靖宇將此項費用描述為“保護費”:“要上交百分之七十給電視臺當保護費,劇集才能播出。”

郭導的“正面剛”迅速獲得了回應,隨后發微博稱已與廣電領導及央視高層接觸,并強調自己的作品在央視和北京衛視播出時“不要求買收視率”,“正能量的平臺還是主流”。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沒被郭導提到的湖南衛視也迅速表態:“堅決支持廣電總局打擊收視數據作假!”中國電視劇制作協會、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也先后發表聲明“抵制收視率造假行為”。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業內熟知的“潛規則”,被揭開了最后一層遮羞布,連根拔起的,不僅是某家衛視,而有可能是整個電視行業的運作模式。因為,數據本身是沒有傾向性的,假是造出來的,而制造的主體,是人。

造假的源頭是利益。收視率造假存在于各衛視,自然有其滋生的肥沃土壤,為郭導指明“留下買路財”的,不正是衛視內部人士么?

隨著衛視收益下滑,廣告收入成為重要來源,而吸引廣告投放的,除了收視率,并無他物。對收視率的“買買買”,成了衛視招商引流的重要依據。“收視率造假的問題已經變成資本生產鏈。廣告收入是電視臺的主要收入來源,而收視率則是廣告商投放廣告的主要依據,電視臺和出品方在利益驅使下動輒花費千萬元購買。而且由于沒有具體的法律明文規定,這樣的造假行為也難以得到嚴懲。”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直言。

循序漸進,這次能行嗎?

在廣電宣布建立大數據平臺之后,有人興奮表示:“《娘道》導演郭靖宇贏了!”網娛君想問,那行業抵制數據造假的口號和行動,又獲得成功了嗎?這次由下往上的數據再審視,是不是真的能行?

以郭靖宇導演為首,不少業界知名人士相繼發聲,導演陸川現身說法,講述某導演朋友的故事: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光線總裁王長田甚至表示,因不愿參與收視率作假,公司直接退出了電視節目市場,“民間想決一死戰,有關部門什么態度?”

 

廣電大數據系統,能根除數據造假嗎?

有關部門一直都有態度,就是沒有動作。2009年,廣電總局嚴查收視率買賣兩端人群;2013年發布22條新規重整收視率;2014年出臺國內首個電視收視率調查國家標準;2015年8月,由總局電視劇司倡議,中央電視臺和多家省級電視臺發起,全國省級及以上電視臺共同簽署了《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

郭靖宇引爆了對收視率造假問題的討論之后,9月16日廣電總局發布了紅頭文件跟進。11月9日廣電公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也提到了“堅決打擊收視率(點擊率)造假行為”。

而此前,面對已成潛規則的數據造假,有的人選擇退出市場,有的人提議讓數據調查機構形成競爭,有的人選擇無奈觀望。恨得牙癢癢,卻無法改變,是因為這個問題的根深蒂固程度,已經不是一兩個人、一兩家企業的呼吁能夠改變的。

數據,依舊是判斷一個明星、一部劇集、一個綜藝紅不紅、爆不爆的硬性標準,是廣告方、平臺選擇的重要佐證。業內自救頻頻失利,廣電通知頻頻發布,郭導演那篇《起來,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一死戰》的長文,因為詳實的細節和真情實感喚起了人們的注意,當新的熱點來臨,人們是否會選擇性遺忘?

廣電總局副局長高建民直言:“大數據系統的基本建成和開通試運行只是一個開始,如何進一步建好、管好、用好這個系統,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后的任務還十分繁重。”

如果廣電的大數據系統運行起來,真的能把“數據造假”這個詞,去掉“造假”的糟粕,留下清明的量化標準,想必整個行業,也能擺脫一些投機取巧的戾氣,將重心回歸到創作本身吧。說實話,比起金光閃閃的“收視第一”海報,觀眾簡單一句“給你安利這部劇!”,才更加擲地有聲啊。

關鍵字:數據系統廣電

本文摘自:36氪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宜州市| 平泉县| 哈巴河县| 扶余县| 双辽市| 前郭尔| 澄迈县| 灵璧县| 正宁县| 沁阳市| 桂林市| 长兴县| 富源县| 阿拉善盟| 县级市| 衡南县| 海口市| 嘉黎县| 乌审旗| 大足县| 清丰县| 琼海市| 上犹县| 淮南市| 涿州市| 合作市| 保靖县| 依兰县| 平安县| 曲靖市| 吉林省| 织金县| 昌图县| 布拖县| 正蓝旗| 潍坊市| 灵宝市| 宿迁市| 崇礼县|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