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礎上,不少汽車企業將目光瞄向了“人工智能”。9月20日,比亞迪上市了智能美學中級轎車秦Pro,引入了AI智能平臺,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車。此外,還有不少汽車企業邁入汽車智能化變革,布局其中。有業內人士認為,汽車行業競爭的焦點開始轉向電動汽車的網聯化和智能化。
總結一下,未來的汽車也可能具備以下三大特點:
智能網聯加速汽車行業進化過程
針對這三大基本特點,部分業內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解讀。“汽車行業正在進行一次重大變革,這次變革是汽車與信息技術融合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的變革。”9月13日,在廣州舉行的2018第二屆中國汽車電子大會上,清華大學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真正作用是解決交通的本質問題,包括安全、節能、環保再到使用模式的改變,最后形成大家認識的駕駛去人化、出行共享化。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形成了新的出行模式。但現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還面臨許多問題。“安全可靠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始終是第一位的。”他表示,對于產品來說,最終行駛安全是客戶使用時最關注的問題。而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對功能要求、時效保障以及信息體系安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9月22日舉辦的智能網聯核心技術論壇上,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教授也認為,未來的汽車將不再是內燃機驅動的鋼鐵獨行俠,目前來看,傳統的汽車企業面對汽車產業的變革實際上是被動的,而想要選擇相對主動的路線,需要依靠智能網聯為電動汽車服務。
而目前的現狀是,不管智能互聯汽車多么復雜,多難,這個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互聯網企業和車企們,很多都一頭扎進來了,互聯網企業包括蘋果、谷歌、以及國內的華為+BAT等;車企包括通用及上汽通用、特斯拉、蔚來汽車以及上汽、吉利等都在這個賽道上自主研發一路狂奔;然而更多的車企,囿于技術能力有限,很難自己完成自主開發,因此在智能網聯方面采取了外包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某種程度上已經決定了結局……
彎道超車要靠BAT?
從9月6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公布阿里的自動駕駛路線算起,BAT終于在自動駕駛上湊齊 。
雖然車聯網未來的角色定位和發展規劃仍然處于試驗和摸索的階段,不過隨著BAT全員加入戰局,這個行業也許會變成網絡巨頭之間的“三國殺”。
作為中國的三大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騰訊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聚焦于車路協同領域。在百度宣布阿波羅車路協同方案將在2018年底正式開源的同時,阿里巴巴Alios宣布將與用特爾、大唐電信集團展開只能交通-車路協同領域的戰略合作。未來,將全面布局只能道路交通網絡建設,致力于打造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交通體系,實現車路協同。
此前一周,阿里巴巴與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成立車路協同聯合實驗室,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系統化探索無人駕駛和道路只能化的解決方案,達摩院目前正在研發感知基站,并在其研發的無人車上采用了該技術方案,已在杭州進行了多次開放路段的測試,下一步將應用在貨物運輸車上,實現無人智慧物流。
而百度事實上早在阿里的兩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車路協同”全棧研發,成為業內最早布局車路協同的公司之一,并在場景設置和測試里程積累上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在這一方面,百度憑借對車聯網領域的洞察力取得了時間上的領先。
騰訊方面,則是傍上了大客戶。9月5日,騰訊集團與寶馬集團簽署一份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推動數字服務和技術方面探索合作項目。騰訊與寶馬的此次合作建立在雙方六年合作的基礎之上,此前,雙方已經在汽車安全、在線音樂、定位服務等方面展開合作。未來,雙方將共同評估騰訊數字產品、服務,并與寶馬集團的車機端、手機端數字平臺進行整合,在信息娛樂和服務、底層基礎架構、安全等領域展開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騰訊首次與汽車廠商合作,此前騰訊車聯與長安汽車合力打造的長安CS35Plus搭載了AI in Car智能解決方案,提供智能人機交互、聽服務、車載地圖、社交出行、用車生活等5大類服務,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如今騰訊的合作伙伴已經覆蓋了廣汽、吉利、東風等一系列車企。
我們認為,自動駕駛是目前車聯網的高階階段,也是各大企業努力要實現的主要目標。相對于傳統汽車企業的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以BAT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是以人工智能技術驅動進入自動駕駛,具有顛覆式的色彩。短期內發展的目標也各有側重,傳統車企以漸進自動駕駛的方式逐步提升駕駛體驗。
而科技類公司則準備直接跨越到以無人駕駛完全替代傳統駕駛。傳統汽車公司依靠的是長期積累的整車經驗和在自動控制領域的核心優勢,以谷歌百度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則是借由人工智能的大力發展整合傳感器、感知算法、計算平臺等技術以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安全問題逼出“我反對”
一出戲有人唱紅臉,自然也有人唱白臉。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在現場演講中給智能網聯汽車整個行業潑了盆冷水。
周鴻祎表示雖然也很期待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但還是要給無人駕駛潑點冷水——沒有安全就不可能有智能汽車時代的真正的到來。周鴻祎稱,目前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智能汽車都可以實現以手機進行控制,手機與車廠的服務器保持連接,就能夠通過定期更新軟件來改變汽車的駕駛模式。既然汽車可以聯網,而手機也可以進行打開車門、打開空調等一系列操作,那么就智能汽車也就一定可以被劫持。同時,周鴻祎表示其研究團隊目前已經能做到特斯拉每出一款車,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模擬劫持。
外媒曾有與周鴻祎此番言論相關聯的報道稱:有黑客利用特斯拉的6位數密碼實現了對汽車的遠程操控,但對智能汽車發起攻擊的技術門檻仍然很高。由此可見,智能網聯汽車有被劫持的可能性。
360團隊有沒有劫持特斯拉的實力就不做討論了,周鴻祎表示:“我沒有要害大家的想法,做盾的人要先研究矛。”出于從業的敏感性,周鴻祎所擔心的是智能網聯汽車被黑客劫持。
近年來,車輛被攻擊破解的新聞時有發生,伴隨而至的汽車信息安全也已成為未來汽車不可忽視的問題,智能網聯汽車中的信息安全漏洞一旦被攻擊,將會對用戶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生命危險。
一項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智能網聯汽車的主要顧慮之一是安全。29%受訪消費者擔心黑客攻擊導致智能互聯系統紊亂或失效;23%消費者擔心車上的娛樂互動App太多,導致行車注意力得到極大分散。
好在過去幾年,國內外的汽車信息安全標準制定工作也在持續進行中。國際組織(ISO/SAE)正進行21434(道路車輛-信息安全工程)標準的制定。該標準主要從風險評估管理、產品開發、運行/維護、流程審核等四個方面來保障汽車信息安全工程工作的開展。中國代表團也積極參與此項標準的制定,國內幾家汽車信息安全企業、整車場,也參與了該標準的討論,該標準將于2019年下半年完成,預計滿足該標準進行安全建設的車型于2023年完成。
與此同時,《智能交通系統通信設備的安全軟件更新功能》標準也已經發布,剩下還有新的標準在立項當中。
在國內標準制定方面,2017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經組織兩次汽車信息安全工作組會議,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委員會、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等各大國標委,聯盟組織在積極研究汽車信息安全標準相關工作,加快汽車信息安全標準的制定進度。
數據安全需要廠商認真對待
汽車制造商需要保護他們收集的數據。雖然消費者已表現出愿意分享個人數據的意愿,但他們對自己的駕駛數據更加謹慎,汽車制造商需要密切關注他們如何共享這些數據。
與保險公司共享汽車使用數據以提供保險折扣或按 pay-as-you-drive政策可以被視為消費者利益,但共享數據有可能存在政策風險,因此,相應的UBI保險并不好賣。況且,駕駛路線和位置數據特別敏感,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數據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顯得尤為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汽車信息安全在一開始就受到了電信行業、汽車行業、汽車電子設備行業以及互聯網服務商的重視。現代車輛由許多互聯的、基于軟件的IT部件組成,為了避免出現安全問題,需要進行嚴格測試。當前,汽車廠商不斷加大汽車網絡安全的投入,第三方和汽車廠商都建立了CVND等漏洞平臺,目的通過共享漏洞信息,提高汽車網絡安全領域的總體安全能力。
總之,人工智能、車聯網將在未來幾年內真正引領汽車行業的未來,汽車制造商也應該抓住機遇,將智能網聯汽車所產生的大數據重視起來。截至目前,國內的各大車企基本完成了與BAT互聯網公司的牽手合作,強強聯合勢必造成新一輪的智能車聯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