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資源在經濟發達地區、人口豐富地區形成“人才池”
由于從業人口是當下直接參與社會勞動的,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從業人口中的人才資源分布情況。從計算結果來看,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東西部差異較大。2016年地級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數量共計3359萬人,北京數量最多,接近總量1/8;其次為江蘇、廣東、上海和浙江,這四個省份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數量均超過280萬;大部分西部地區,如新疆、西藏、青海、甘肅、云南等省,東北地區,如黑龍江、吉林等省份該類人才數量均不足80萬。
圖:2016年各省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數量分布圖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521.jpg)
計算說明: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數量=2016地級以上城市所在省份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期末人數*2016年就業人員大專以上教育程度占比
高校畢業生偏好就地就業或流入經濟發達區,向“人才池”持續“注水”
高校畢業生更傾向一線城市,中東部地區吸引力遠高于西部。根據相關機構2017年的數據顯示,北上廣深為大學生畢業流入的重點,杭州、南京、鄭州、武漢與成都次之;2017年,北大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東、中、西部地區20個省份33所高校的畢業生對京津滬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東部地區,再次是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低;另外,從中國高校教育頂尖力量的代表(九校聯盟)發布的《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同樣可以看出,2017屆畢業生就業流向地區首選皆為學校所在城市(這表明感情因素的存在),除本省市之外,北京仍舊是畢業生的首選,選擇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就業的畢業生也較多。
圖: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入集中區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687.jpg)
為什么會形成這種人才資源分布格局?
人才集聚需要政策的推動,但這只是催化劑。關鍵還是需要經濟要素的支撐,以及社會文化因素(感情因素)的牽引。
圖:人才流動的基本動因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687.png)
政策牽引
如何評價人才引進政策
要考慮一項人才引進政策是否有力度,是否產生廣泛的影響需權衡幾個維度。
一是政策的影響面是否足夠廣泛,有些人才政策主要是針對高端人才,這些政策的影響面小,有些政策是定向引進,對大部分人不適用;
二是能否對人才解決定居問題有激勵,這就要看落戶難不難,住房和生活補貼力度怎么樣;
三是要看這些人才政策到底能不能執行落實下去,如果持續出臺那表明政府確實非常著急引進人才,然后再看下財政上能不能支持。
表:人才新政政策力度評價指標說明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546.jpg)
評價結果
特征一:中西部核心城市引才力度最大。鄭州、西安、合肥、珠海、長沙、南昌、福州、海南、成都、武漢、天津、南京、沈陽、廈門、石家莊等15座城市引才力度最大,其中絕大部分是中西部城市。
特征二:傳統發達地區的新興型城市引才力度明顯增強。如排名較靠前的珠海、天津、福州、廈門,這些城市發展速度較快,對人才的需求程度明顯上升。
圖:2017年至今新出臺人才政策城市(省)政策強度降序分布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644.png)
15個引才力度最強城市的比較
我們一個一個維度看,這15個城市為什么整體強度較高。
(1)引才規模大:“五年一百萬”是標配。長沙、武漢、西安、鄭州、合肥等城市均明確提出未來5年引才百萬的目標。按照這個目標,未來城市的人力資源將得到極大改善。
表:引進人才資源典型代表地區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869.png)
(2)引才范圍廣:多層次,以大學生為主。引才范圍得分較高的城市均制定了較全面的人才引進體系,并非專門針對高層次人才或緊缺型的少量引進。
(3)落戶放開多:本科以上學歷均實現零門檻落戶。戶籍制度不再是城市人才資源流動的障礙。
(4)安居補貼足:給資格,給補貼。目前許多二線城市安居成本明顯提高,注重滿足人才的居住需求,另外再加上三五萬的購房補貼,力度還是非常大的。
(5)保障落地:補貼能夠到位、有組織的推動、有持續性的細化政策才能保障落地。例如西安、天津、珠海、福州、長沙等城市政策出臺頻次均在3次以上且逐步細化,西安、天津人才新政頻出。以西安、鄭州為代表的新興型城市則舉全市之力對外吸引人才,再加上這些城市明確表態五年要花百億在引才育才上,足見力度之大。
表:15個典型城市人才新政八大維度評價
感情牽引
分析思路
高學歷人才與城市的歷史關系主要體現為畢業于所在城市或省份,或出生于所在城市或省份。這兩者需要結合起來看。
表:感情因素與城市人才吸引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838.png)
已出臺人才新政地區感情牽引力差異
先來看第一項因素,每年畢業于該省/直轄市的高校畢業生數。由于數據的年度變化不是太明顯,我們直接用2016年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2016年本碩博畢業生總數量超過23萬的省,分別是山東省、河南省、江蘇省、湖北省和廣東省等,當然了,這些地區所在的城市在留住人才方面明顯具有優勢。
圖:2016年各省份普通高等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畢業生數量分布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235.jpg)
再來看第二項因素,出生于該省/直轄市。一般認為,如果不是留在學校所在城市就業,畢業生會更傾向于選擇回家鄉所在的大城市就業(畢業后回老家大城市工作)。我們需要對比下不同省市每年參考高考的人數,以此來衡量未來畢業生整體回流的潛力。結果顯示,這項數據與第一項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河北、河南、安徽、四川、貴州、湖南等省份反而表現突出,這些地區所在的大城市在吸引“老鄉”回來就業方面特別有優勢。
圖:2017年各省份高考生數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418.jpg)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來看,廣東、江蘇、山東這三個省兩項數據均表現突出,其內部城市在感情牽引上的優勢也較為突出,但非省會城市或區域中心城市對感情牽引的利用并不占優勢。綜合來看,鄭州、西安、合肥、長沙、成都、武漢、天津、南京、濟南、青島、東莞、寧波、杭州、重慶、佛山、深圳、廣州、北京等城市比較能夠對區域形成較強的感情牽引力。
圖:已出臺人才新政地區感情牽引力差異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877.jpg)
經濟牽引
經濟牽引使人才資源在全國的分布更加集聚
高學歷畢業生地區分布、2016城鎮就業人口大專以上學歷地區分布這兩項指標的變異系數相差非常大。說明我國高校生的分布雖然存在區域不均衡的問題,但畢業后的就業選擇將這種不均衡進一步提高了,人才資源在全國的分布更加集聚。
所以,如果感情因素起唯一作用的話那么畢業分流就不會如此“驚心動魄”。我們還需要關注非感情因素,也就是一個城市的經濟牽引力。
表:人才初始分配與就業分流形成的數據集聚特征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2502.png)
已出臺人才新政地區經濟牽引力差異
如何衡量一個城市的經濟牽引力?形成城市經濟牽引力的核心是經濟體量在全省的地位。絕對值越高或份量越重,經濟上的引力越強,就越容易形成人才集聚。從分布上來看,直轄市、中西部核心城市以及傳統沿海發達城市經濟體量在全省的份量大都超過20%,這些地區的經濟牽引力已經形成,部分地區仍然在持續強化中。
圖:2017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3435.png)
效果綜合評價
以上我們將已出臺人才新政城市從政策牽引、感情牽引、經濟牽引三個方面進行了綜合的比較分析,總結出了幾類城市。第一、第二、第三類城市是值得關注的,特別是第一類城市人才新政對人才集聚可謂如虎添翼。第四類城市人才新政則可能表現平平。
圖:城市人才新政預期效果綜合評價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3842.jpg)
第一類:三大牽引力均較強,兩大牽引力可進一步強化政策作用。城市在三個維度上均表現突出,這些城市大部分是中西部核心城市。例如,鄭州、西安、合肥、長沙、成都、武漢。以及少部分處于快速轉型期的傳統發達城市,例如天津、南京。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3810.png)
第二類:強政策牽引+強經濟或感情牽引。城市引才政策力度很大,雖然在經濟牽引力或感情牽引力方面存在明顯的劣勢,但政策仍然可能通過其中一項較強的牽引力發生作用。例如,南昌、沈陽、珠海、石家莊,以及廈門、福州。海南主要基于近期自貿港政策的重大利好,使其未來具備較強的經濟吸引力。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8/0630/20180630082643826.png)
第三類:中/低政策牽引+強經濟牽引+強感情牽引。此類城市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引才力度非常弱,但大部分城市前期已具有強大的優勢積累,仍然是最強的人才吸納中心,例如深圳、北京、廣州;另外一種是引才力度中等,但城市對人才的感情牽引、經濟牽引仍然較強,區域內具有較大的吸納能力。例如,濟南、青島、杭州、寧波、東莞、佛山、重慶、保定、廊坊等。
第四類:中/低政牽引+低經濟牽引+低感情牽引。這類城市人才新政力度一般,再加上感情牽引、經濟牽引力不足,未來雖有政策但效果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