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利用大數據來幫助競選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奧巴馬2012年就利用說服模型會開啟政治競選中的全新篇章。
(上接B02版)
但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總統競選活動要把針對范圍進一步縮小,美國總統競選確實是把微觀定位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奧巴馬的競選團隊押對了寶,他們通過上提模型設計了數百萬份針對個體選民的競選決策,由此也打破了競選周期的常規,收到了十分積極的說服效果。
但2012年的風潮還不止于此。現在,人們的關注點已經超越了競選活動定位,而是開始關注競選背后的數理分析。
普通預測是等到美國各州結果出來之后進行總結判斷,但預測分析卻可提供旨在指導行動的知識:對每個選民進行預測。
說服建模的成功運用
總統選舉的標準一定要超過那些普通的商業營銷。在這種精益求精的無情競爭中,可支配的資源顯得尤為寶貴。
“我們的建模團隊對每個政治意向不明確的州都建立了說服模型,”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奧巴馬陣營的首席數據科學家拉伊德·加尼表示,“然后再用模型去預測,在這些州里,數百萬搖擺選民中每個選民的具體情況如何。模型會告訴我們,我們能為奧巴馬贏得哪些選民,以及我們應該避免接觸哪些選民。”
對模型所預測的每個可說服的選民,競選團隊都配備了大量的資源,志愿者會站在街上宣傳鼓勁,也會撥打電話到家里,勸說他們為奧巴馬投票。當志愿者開始家訪時,他們并不是挨家挨戶敲門,而是針對那些被預測系統定位為可影響的選民敲門。類似地,傳單也主要用來針對那些可說服的選民。
說服建模取得了效果。相比其他傳統競選定位方法,這種方式讓更多的選民選擇了奧巴馬。而且,說服模型也引導了奧巴馬競選團隊的廣告投放。電視節目的廣告時段會按收視人群的多寡和分布來售賣廣告位。奧巴馬競選團隊會用說服模型來梳理這些收視人群數據,然后確定在哪里投放廣告。
這是先進技術,也是分析學的前沿應用,但這并不神秘,說服模型會開啟政治競選中的全新篇章,即便臉書被曝光了,特朗普尋求連任的路上,也離不開大數據的應用。
販賣個人信息
地下數據黑產業鏈十分活躍
多年來,以販賣個人信息為主的地下數據黑產業鏈十分活躍,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合法大數據交易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正規交易的數據需要經過采集、清洗、脫敏、脫密、融合等流程,保障了數據的合法性、真實性和安全性,成本也相應提高。但黑市交易的大部分數據多由內鬼或黑客竊取得來,幾乎是無本萬利。比如,正規渠道的人臉識別數據價格為每條0.1元,而黑市上只需花1分錢就能獲取同樣的數據。
幾年前,全球最大的電子郵件營銷公司艾司隆(Epsilon)發生了史上最嚴重的黑客入侵事件,主要的企業客戶名單以及電子郵件地址因此外泄,受害企業包括摩根大通、第一資本集團、萬豪酒店、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及電視購物網絡等。而就在不到一個月時間的同年4月底,索尼公司遭到黑客攻擊,泄露了一億份賬戶資料,其Play Station網絡和Qriocity流媒體服務不得不關閉將近一個月。索尼公司因此花費了約1.71億美元來彌補這個損失。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應用規模日趨擴大,在數據采集、存儲、開放共享等方面均存在安全隱患。由于數據隱私管理法規不健全,數據產權立法滯后,缺乏推動各個部門數據交換和共享的制度、規范和標準,公民隱私得不到合法保護,與此同時,社交網站的隱私數據也可能被不法商家利用,這些都給數據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關于隱私保護
歐盟推《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如今,在互聯網時代各類媒體掌握著大量用戶數據,數據采集分析技術也日新月異。在日常生活中,搜索諸如疾病或者地點類詞條后,網站就跳出相關產品和服務廣告已不是新鮮事;打開打車或者運動手機軟件,生活軌跡一目了然;在社交媒體上訂閱新聞推送,為某個群體和活動點贊,可能已經暴露了你的興趣愛好乃至價值取向……
而大部分人對自己什么時候被采集了哪些信息、信息會被如何利用、能否選擇性刪除數據、軟件公司通過何種方式保障隱私安全等問題,都一頭霧水。
需要法律規范
沒有健全的法律規范,僅靠企業自律來保護用戶個人隱私,可能引發民眾對大數據技術的恐懼。對此,歐洲正以立法等形式清理個人“數字足跡”、保障信息安全,讓網絡使用者擁有“被遺忘權”。
英國政府在2017年8月宣布將修改相關法律條文,讓個人對自己的數據擁有更大掌控權,比如可要求臉書等社交媒體平臺刪除一些自己以前發布的個人信息,且機構收集個人數據的過程也會被更嚴格地監管。
擁有“被遺忘權”
被看作數據保護里程碑式法律的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也將于今年5月25日正式生效。此外,歐盟還在致力于建立一套適用于全歐盟范圍的、有關網絡安全“產品、服務和程序”的統一安全認證體系。
《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第17條“被遺忘權”特別指出,當個人數據與收集處理的目的無關、數據主體不希望其數據被處理或數據控制者已沒有正當理由保存該數據時,數據主體可隨時要求收集其數據的企業或個人刪除其個人數據。
如何更好地保障數據隱私,各國仍在摸索中。不少人認為,此次臉書數據泄露事件可能會促使美國通過立法手段,加強對網絡社交媒體和數據安全的監管。一些專家提出,要切實保護用戶數據隱私,嚴格的立法與執法必不可少。例如,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中,違規企業面臨高達全球營業額2%至4%的罰款,強有力的處罰可直接促使企業加強自我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