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很多地方都在加強大數據建設,硬件、軟件都越來越完善,但是應用和共享方面還有欠缺。筆者認為,各地環保部門應加強大數據應用,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
從環評、試運行、驗收,到各項督察、污染源普查,環保可以說是一個“數據密集型”部門。不管是大氣、水、土壤等常見數據,還是噪聲、輻射等冷門數據,都是作出相關決策的依據。因此,環保部門具有收集大數據的條件,同時也應該推動大數據應用和共享。
過去,很多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存在底數不清的問題,導致政府決策比較為難。有了大數據,就為精準施策打下了基礎。在環保領域,通過大數據應用,政府可以回頭檢視政策是否還存在不盡合理、不夠完善的方面,可以發現企業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到位。相關企業和單位用好大數據,就可以判斷出自身環保水平如何,哪些工藝可以提升。通過大數據分析,還可以發現群眾信訪投訴的熱點行業和區域,解決好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環境問題。
大數據除了加強應用,還應實現共享。比如,放射源要異地使用,企業需要層層申請蓋章,且難以避免異地使用過程中無資質人員操作情況的出現。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許多行業都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數據信息庫。異地放射源使用,完全可以借助環保大數據與公安、衛生等部門數據信息進行動態比對,實時掌握放射源移動以及異地工作人員安全防護等狀況。要打破部門間、行業間的障礙,實現信息聯網共享。
大數據的價值不應只體現在推動環境保護方面,還應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當前,一些地方產業、能源、運輸結構不合理,本質上還是因為只算了經濟賬,而將環保賬拋諸腦后。如果思路不更新、政策不調整,即使數據再全面,不過是電腦中的一個個數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