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個中關村大數據日到來。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會議中心大會議廳的大數據論壇上,座位剛好坐滿,偶爾還能找到空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兩年前全民談大數據的風口炒作期已經過去,行業正在趨于理性。部分跟風追概念的創業公司或消失,或轉向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其他領域。同時,2017年6月實施的《網絡安全法》加速行業洗牌,一批穩健的大數據企業嶄露頭角。
12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給行業注入了新熱度。
風口轉換但未來趨勢不變
中關村是我國數據資源和大數據企業最密集的地區,2012年率先布局,并設立了中關村大數據日。中關村管委會副巡視員劉航透露,目前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規模已超700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連續三年參加大數據日發現,2015年的活動是最火爆的一場,會議室爆滿,走廊里都站了不少人。當時會場討論的話題是共享共融,滴滴公司作為中關村的代表企業,負責人程維講了滴滴的大數據應用案例。會議廳外,還有不少大數據公司在會場外聯系媒體做采訪。
2017年以來,不少大數據公司開始主打人工智能招牌,更多出現在一些人工智能論壇上。2017年的大數據日活動,也是中關村人工智能活動季的重要內容之一,走廊里擠滿人的火爆場景不再,但話題相對前兩年更接地氣,主要圍繞數字生態與治國理政、數字生態與人工智能、數字生態與區域經濟、數字生態與產業均衡、數字生態與資本賦能五大板塊。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相對前幾年來說,現在泡沫少了很多。過去很多人沒看懂大數據產業,或者說只是追噱頭湊熱鬧,現在留下來而且做得比較好的大數據企業都是“真愛”,很多公司已經真正深入到大數據行業應用中。
從2015年的大數據到2016年VR、AR,到今年的人工智能,風口轉換不斷。趙國棟認為,AR、VR這些行業風口很快就過去了,但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都是未來產業,大數據是最基礎的生產資料,人工智能、物聯網都是基于大數據基礎上的產業,大數據是這一輪產業變革的本質。
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關乎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目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創新性地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正在成為新的趨勢。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局副主席王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12月8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再次強調了大數據的基礎性作用,必將帶動政府推動政務數據開放共享,這對大數據產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行業走向理性和穩健
從全球的產業環境和投資熱度來看,中國還是大數據投資的重點區域。
總部在美國的Appannie公司CEO Bertrand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果從資本市場對大數據領域的投資來說,歐洲對該領域的技術投入比較少,而美國投資于數據或者是投資于技術是一個傳統,像沃爾瑪這樣的公司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在做這樣的事情。在數據方面,中國和美國走在最前面,在該領域的創業也是最熱的。
在中關村的會場上,Talking Data創始人崔曉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網絡安全法》出臺也加速了行業洗牌。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這對成熟的公司沒有影響,創業早期的公司融資和估值可能會受影響。與很多互聯網行業一樣,接下來資源、客戶都會越來越向頭部公司集中,行業也會越來越趨于理性。
“對于大數據服務企業來說,要求越來越高,企業需要看到實實在在可量化、可衡量的價值。這時候需要下硬工夫,而不是講故事。”一位資深創業者總結近幾年大數據行業生態的變化,大數據產業已經進入了“拼刺刀”時段。
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守彬表示,他們的投資主要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具體關注醫療大數據、消費大數據領域。
崔曉波表示,《網絡安全法》出臺后給行業劃了一條紅線,讓企業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這對黑產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他認為,自己公司業務在商業化上比較保守,數據很多是面對群體的宏觀分析應用,從來不做微觀的應用。目前,Talking Data與相關立法部門在溝通,還與中國政法大學成立了法律研究院,研究個人隱私的法律保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