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作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自2007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來,我國在政務公開的規范化和法治化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困難與問題。
20多年來,政府信息公開總體上有所進步,主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加,依申請公開逐漸規范。但也應看到,社會各方面對這項工作的關注度在提升,期望也在提高,既要“看得見”,更要“看得懂”;既做接受者,更要做參與者;既看政府公布的,更想看自己關心的。面對新的需求和期待,政府信息公開需要“升級版”,廉潔政府建設需要在一個更加陽光透明的環境中進行。
當前,我國政府信息公開領域還存在著兩個“不對稱”,一是公眾對于信息公開的需求和政府公開信息的供給存在明顯的不對稱,二是政府要求百姓提供的信息和政府自身能向百姓公開的信息不對稱。政務公開的不完善,容易導致國家出臺的一些方針政策、重大措施不能為廣大干部群眾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把握,甚至造成一些群眾與政府之間出現誤解誤判。
如今許多普通民眾在不同部門之間來回開證明的遭遇,以至于“我媽是我媽”式的奇葩證明,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部門數據割裂造成。利用數據開放來打造政務公開的“升級版”,實際上存在著兩個不同方面的問題:除了推動公共數據資源向公眾開放之外,另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是各個部門之間由于條塊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島”效應。
信息化時代與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信息公開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政府應轉變傳統觀念,順應時代潮流,著力打造‘互聯網+’信息公開平臺。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數據開放是在傳統信息公開的基礎上向前邁進的一大步。傳統的信息公開是逐個申請,老百姓申請公開什么,政府給什么,沒有申請,政府就難以主動供給。而數據開放則是主動將數據推送,公眾需要的信息已經包含在公開共享的數據集里,供公眾按需自取。
信息公開的內容越來越多,面越來越廣,輿論隨之會將關注點轉向信息的質量,而政府決策的產生過程,顯然是政府信息質量的突出部分。在擴大政府信息公開面的同時,各地政府開展過程性信息公開的能力建設也刻不容緩。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它無法靠一項自上而下的命令或文件迅速完成,它需要各地和各部門官員勇于承擔責任的履職態度,需要他們全面把握信息的視野和應對媒體詰問的能力。
“沒有公開性而談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加強對信息的整合、共享與利用已經成為新時期信息資源管理的關鍵,推行政府信息公開也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趨勢。政府信息公開的深入推進,需要先進技術條件,還要有力制度保障,更離不開追求政治清明的思想觀念。簡言之,公開不公開,關鍵在落實。讓透明陽光一點點透進來、照開去,廉潔政府的前行之路將越來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