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你是否設想過這樣的場景:
未來有一天,我們會像電影《超能陸戰隊》里的男孩小宏一樣,有一個“大白”作為健康管家,它能提前一周給你的健康預警,比天氣預報還精準;即便沒有“大白”,我們也不會遭遇“看病難”,醫用磁共振等身體檢測設備的共享屋遍布大街小巷,全自助操作后,設備便會給出全國醫院互認的智能檢測結果……
這些并非癡人說夢,在不久的將來,健康醫療大數據會將這些變成觸手可及的生活體驗。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將健康醫療大數據納入國家大數據戰略布局。同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制定了詳細的大數據發展規劃。
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的藍圖,正一點點鋪陳開來。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醫療追蹤
9月25日凌晨1:03,唐山市人民醫院產房,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緊接著,在48小時內,這個初降人世的小女嬰免費接種了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雖然此時她還沒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唐山市居民健康檔案信息采集平臺里,這個小生命的降生、疫苗接種等信息,都已實時更新在一份專屬于她的健康檔案里。
“健康醫療大數據涵蓋每個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狀況。”省衛計委規劃與信息處調研員高憲甫介紹,隨著國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在我省的實施,自2016年10月起,全省七千四百萬人的電子健康檔案正在陸續生成,而這些電子檔案正匯聚起一個龐大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庫。
“每個人的健康信息,就是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原材料。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便是健康醫療大數據的主要來源,它的匯聚夯實了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基礎。”高憲甫解釋道。
10月11日8:30,石家莊市談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0歲的兒科主治醫師齊玉真往診桌前一坐,第一件事就是把診桌上的電腦打開,登錄河北省基層醫療管理信息系統,緊接著從手提袋里拿出自己的新裝備——一臺平板電腦。
“現在要求書寫電子病歷,開具處方不能手寫了,得輸入電腦系統。因為不會打鍵盤我沒少發愁,孩子們就給我想了這個辦法——把平板電腦連上臺式機,這樣我就能在平板電腦上寫,跟智能手機的手寫鍵盤一樣。”
雖然電腦操作對齊玉真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但對這項工作背后的意義,齊玉真卻看得很明白:“要收集健康醫療大數據,我們這些基層衛生機構如果不能實現電子化,這大數據就如同無源之水。”
談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貴琴介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除了承擔日常的醫療服務,也承擔著65歲以上老人的健康管理等14大項、45小項公共衛生職能。“不難想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產生一個多么龐大的數據量。”
“從時間上來說,健康醫療大數據涵蓋人的全生命周期。從內容上來說,它既包括醫療數據,又包括健康、保健、預防等數據。”高憲甫介紹,為了收集更全面的健康醫療大數據,自2016年10月起,我省168個縣(市、區)的234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安裝河北省基層醫療管理信息系統,進行電子病歷錄入。
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大”,不僅意味著數據收集量的龐大,更意味著從前各個分立系統間的“信息孤島”要打通,實現數據間的互聯互通。
事實上,“信息孤島”的存在,也正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者叫苦不迭。
“拿我們基層衛生服務中心來說,需要進行信息錄入的系統就有計劃免疫系統、婦保系統、疫苗接種系統等不下十個。”李貴琴坦言,其實每個系統都有很多重復信息,但因為系統之間沒有聯通,不僅增添了巨大的工作量,而且居民信息也不能連貫起來。
而隨著健康醫療大數據工作的推進,“系統林立”的現狀將得到改變。
“發展健康醫療大數據,就是實現分段管理到全生命周期管理,把‘死檔’變成‘活檔’,通過身份證號這個唯一身份識別,讓相互關聯的數據能夠真正流動起來。”高憲甫介紹,目前,我省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工作重心集中在基礎平臺建設,而且走在全國前列。
“在省級層面,我們建立了‘河北健康云平臺’,同時開發了全省統一的省基層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系統,并與省級云平臺實現對接,目前全省2000多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系統安裝工作基本完成。對于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二級以上醫院,主要是推動全省467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HIS系統(醫院管理和醫療活動中進行信息管理和聯機操作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和省級云平臺進行對接,目前已完成90%。”高憲甫說。
科幻劇情正變為現實的醫療體驗
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某一天,你突然感覺頭暈,此時,你需要做的,僅僅是掏出手機或者像電影《超能陸戰隊》里的男孩小宏一樣,召喚你的健康管家“大白”,告訴對方兩個字:“頭暈。”
接下來,系統會自動幫你處理一切事物:
首先,它會迅速根據你身上某處可穿戴檢測設備實時測量數據,并根據數據庫中你的既往健康狀況,對病情形成初步判斷。如果需要吃藥,系統會自動篩選周圍的藥店,進行下單配送;如需馬上就診,系統會將信息推送給分布在周邊的醫生和醫院,同時,系統聯系的最近的救護車也會趕到……
在2007年出版的《數碼醫學論》中,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劉懷軍為我們展望了這樣的科幻般的情景。
“聽起來離我們很遠,但只要五六年,這樣的體驗可能就會變成現實。”劉懷軍說,雖然在過去的十年里,書中所展望的科幻般的場景進展緩慢,但近兩年,尤其是隨著國家對健康醫療大數據工作的重視,現實與科幻間的距離正一點點縮短。
9月26日10:30,54歲的衡水冀州區南午村鎮西南角村村民何子浩,來到村衛生室測量血糖和血壓。
雖然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測量,但隨著村醫何司純的一鍵“發送”,這臺健康一體機剛剛測量到的何子浩的血糖、血壓值,已經通過網絡實時上傳到河北省基層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系統。
“現在是測血壓、血糖、體溫等這些常規項目的健康一體機,可能接下來,就是包括磁共振等大型身體檢測設備的共享屋,人們可以自助檢查,只需片刻,便能拿到全國醫院互認的檢測結果。”劉懷軍笑著說。
“讓數據跑代替百姓跑”,健康醫療大數據不僅能夠大大優化就醫體驗,也能為精準醫療提供強有力支撐。
“你看,剛才的測量數據已經實時添加在何子浩的健康檔案里了。”來到冀州區南午村中心衛生院,登錄河北省基層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系統,南午村中心衛生院院長范學明一邊為記者演示,一邊介紹,“這樣一旦居民出現突發情況,我們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既往病史,既能減少誤診,也贏得了搶救時間。”
此外,疾病譜變化、流行病分析,同樣也能用數據說話。
“如果你想知道,在整個唐山,人們在哪種病上的住院費用最高,我們馬上就能揭曉答案。”在唐山市衛計委市級平臺后臺的液晶顯示屏前,承擔平臺搭建任務的中軟智通(唐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邱峰演示道。
只見他點開后臺的“費用統計”一項,屏幕上便出現一幅橙色的柱狀圖,按住院費用從高到低排名,依次為冠心病、腦梗塞、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糖尿病、腦出血……
“在醫學領域,有許多健康研究、健康服務和管理工作需要龐大的數據作為支撐。”唐山市衛計委規劃信息處處長韓斌介紹,有了健康醫療大數據,我們能按照需要,把眾多的個體數據當做研究對象,從中發掘出有價值的內容為科研和決策提供支持,“比如,某種疾病和性別、年齡、地域的關聯,平均氣溫升高對健康產生的影響等等。”
依靠這些數據的收集,醫改中的某些難題也能迎刃而解。韓斌指出:“拿收費來說,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分析出治療同樣一種病,唐山市各大醫院平均費用是多少,哪個醫院收費高,究竟是藥費高,還是檢查費、手術費高。另外,利用DRG管理系統還可以實現對各醫院服務能力進行排名。”
有了健康醫療大數據,總會引發人的無限暢想,似乎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9月27日10:00,保定惠仁集團名仁堂體檢中心三樓影像科,三位醫生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此時,磁共振檢查影像正源源不斷地通過后臺推送到這里。“一年25萬人次的體檢量,每個人的磁共振片子都有十四五張,對我們來說,加班是常態。”影像科主任李坤娜說。
而在相距約40公里的保定望都縣,惠仁研發中心的智能研發團隊,正在為減輕李坤娜們的工作而努力。
“大數據催生人工智能。我們正在研發這樣一臺人工智能機器,能幫助影像科醫生進行輔助篩查,甚至這臺機器還能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進行預測式體檢,比如結合腦部萎縮的狀態對腦部腫瘤進行趨勢預判。”惠仁集團董事長王天峰介紹。
“將來智能機器能夠根據搜集到的健康醫療數據,對你的身體情況進行預測,提醒你:哪天幾點幾分,你的身體可能會出現什么狀況,你可以提前采取干預措施。”劉懷軍說。
更多“信息孤島”有待打通
“身體年齡只有18歲,可以繼續吃吃喝喝。”9月23日,28歲的石家莊市民鄭琳在朋友圈曬出一份體檢結果截圖。在這張截圖中,鄭琳的體重、脂肪率、基礎代謝率等相關測量指數都優于同齡人,綜合衡量下來,鄭琳的身體年齡只有18歲。
鄭琳借助的是一款智能體脂秤,只要下載相關的手機APP,站在體脂秤上,手機APP便能實時為各項身體指標打分,并給出相應的健康建議。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關注度的提高,像智能體脂秤這樣的健康信息采集設備已經普及在我們的生活中,尋常到我們每天相互點贊的“微信運動”,風靡一時的小米手環。
在這些健康信息采集應用背后,邱峰這樣的大數據從業者看到的卻是巨大的數據量,也更感到健康醫療大數據實現互聯互通的必要性,“健康醫療大數據的互聯互通,不僅包括醫療和公共衛生系統間的數據聯通,同樣包括與環境、社會相關的健康數據進行信息聯通。”
最近,平安保險唐山支公司便向唐山市衛計委表達了這樣的意向。
“保險公司有理賠需要,就派人到醫院查詢相關內容,但如果能從我們這里調去相關數據,他們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也能極大地縮短理賠時間。”韓斌解釋道。
韓斌認為,只有打通更多的健康醫療數據“信息孤島”,讓不同的數據相互補充,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更好地為科研和相關領域服務,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
不過,讓彼此間的信息更順暢地流動起來,亟待相關政策的出臺。
在采訪中,有醫院相關負責人反映,我省二級以上醫院主要是通過開通數據接口,將醫院的HIS系統數據上傳到省市級平臺。這需要醫院聯系自己的HIS開發商來打通各個數據接口,數據傳輸量能達到100%還是60%,依賴于醫院支付給開發商的軟件改造費。
對醫院來說,這是筆不小的負擔,由于有的醫院對此支付費用少,致使CT、胸透等數據傳輸量相對較大的檢查數據上傳量不足,成為目前我省健康醫療大數據收集的一個難題。
對此有專家建議,促使醫院的信息變為“云存儲”,實現平臺間的“云傳輸”,能大大緩解這個問題。
醫院相關數據的上傳還有很多資金之外的考慮。“很多醫院不是不能上傳檢查數據,而是不想把這些數據拿出來。”一家醫院負責人舉例說,“比如我們醫院花2000多萬元買了一臺先進設備,患者做完檢查拿著結果到另一家醫院看病,那我們肯定不愿意呀。”
對此,有專家指出,看似簡單的數據上傳背后,涉及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基層首診、遠程會診等很多政策,這要依賴于更深層次的醫改來解決。
最近,惠仁集團正忙著在北京中關村成立數據研發中心。“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是個多學科融合產業。”該集團研發中心主任王雷說,目前跨學科人才培養還存在缺口,希望高校和相關行業能夠關注到健康醫療大數據這片藍海,盡快填補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的人才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