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時空大數據要把握“后發優勢”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王家耀

2017-09-07 12:10:42

摘自:《中國科學報》

“時空大數據”一詞越來越得到測繪與地理信息界的認可,無論從哲學角度還是從科學和社會實踐的角度,時空大數據的提出都是成立的。摩爾定律,使得人類保存數據的能力增強;社交網絡,使得人類生產數據的能力增強;數據挖掘,使得人類使用數據的能力增強。

“時空大數據”一詞越來越得到測繪與地理信息界的認可,無論從哲學角度還是從科學和社會實踐的角度,時空大數據的提出都是成立的。

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全球、國家(區域)、城市治理對時間和空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時空大數據正日益成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

我國要深入研究時空大數據的科學價值與實踐價值,走出一條從基礎研究起步,融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于一體的中國特色時空大數據產業化之路。

數據與文化密不可分

什么是數據文化?一方面,數據活動過程離不開一定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數據活動過程又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文化的面貌。數據活動過程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即數據文化。

當“一切靠數據說話,一切憑數據決策”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時,就是數據文化的形成。但回顧歷史,相較西方發達國家,我國仍是個數據文化相對匱乏的國家。

盡管2014年我國就首次將大數據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16年3月公布的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大數據戰略及行動計劃”,許多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隨之發布了有關大數據行動計劃的文件,但是大數據理念、大數據意識、大數據思維尚未普遍建立。

近年來,大家都在談論大數據,但仍然面臨許多問題。比如,掛牌的大數據研究單位很多,但虛的多、實的少,大數據產業剛剛起步,更未形成產業鏈;試圖掌握(擁有或占有)大數據的多,而真正應用大數據的少,有的甚至不知怎樣應用大數據;數據分散、共享難、整合難,仍是突出問題。

這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我國的數據文化尚未受到重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跨越式發展的機遇,但如果我們沒有大數據意識、大數據思維,歸根結底沒有(大)數據文化,那么“后發優勢”也不可能轉變成“現實優勢”。

所以,我們要把“大數據”這個科技符號變成“數據文化”,即政府的文化、社會的文化和大眾的文化。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通往計算型的智能社會

不可否認,數據是記錄歷史和現實的最重要、最可靠、最好的方式;數據還是人類知識的來源,現代意義上的大數據將逐漸成為人類全部認識的來源;而且,還可以用數據訓練機器(計算機),使機器獲得智能,即計算機人工智能。

摩爾定律,使得人類保存數據的能力增強;社交網絡,使得人類生產數據的能力增強;數據挖掘,使得人類使用數據的能力增強。它們被稱之為“改變世界的三股力量”,標志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有數據,必須有計算,這就是計算型社會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都可以通過計算來解決,同時物理環境領域的計算也面臨著一些革命,安置在各類物體上的傳感器,萬物皆聯網,無處不計算,這就是普適計算。無人(自主)駕駛,讓數據訓練機器使之獲得智能,通過大數據的整合和挖掘發現知識,實現“1+1>2”的增值效果。

大數據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數據時代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大數據時代每一個新名詞的出現,都將預示著一種趨勢,并極可能成為改變未來的驅動力。

5月25日貴陽大數據博覽會期間,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和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發布的“大數據十大新名詞”,即塊數據、主權區塊鏈、軼序互聯網、激活數據學、5G社會、開放數據、數據交易、數據鐵籠、數據安全、數權法,既揭示了大數據的時代特征,又反映了大數據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十大新名詞”的發布,代表了中國在實施大數據戰略方面取得的成績,說明中國在推動大數據發展中搶占了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規則創新的制高點,正開啟信息時代的數據文化。

時空大數據面臨機遇

中國雖然在數據文化上相對滯后,但卻占有“后發優勢”。時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為什么要提出“時空大數據”?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世界管理和全球治理、區域管理和區域治理、國家管理和國家治理、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等,對時間和空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時空大數據正日益成為全球、地區、國家、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

空間與時間一起構成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空間指物質存在的廣延性;時間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空間和時間具有客觀性,同運動著的物質不可分割。沒有脫離物質運動的空間和時間,也沒有不在空間和時間中運動的物質。空間和時間也是相互聯系的。

隨著智能感知技術、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的進程,這種一切皆可“量化”的趨勢導致大規模海量數據的產生,而空間參照與時間參照是大數據的兩個基本特征。

從可視化角度講,正是因為一切大數據都具有空間參照與時間參照特征,才能直觀地為人們提供大數據的空間位置、空間分布和時間標識。

變“后發優勢”為“現實優勢”

時空大數據的產業化是一個新問題,我們應該走一條從基礎研究起步的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的產業之路。以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把時空大數據的應用作為重中之重,切忌面子工程、切忌政績工程。

在理論創新上,圍繞時空大數據科學理論體系、時空大數據計算系統與科學理論、時空大數據驅動的顛覆性應用模型探索等開展重大基礎研究,構建時空大數據基礎理論與方法體系。

在技術創新上,采用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模式和基于開源社區的開放創新模式,圍繞時空大數據存儲管理、時空大數據智能綜合與多尺度時空數據庫自動生成及增量級聯更新、時空大數據清洗、數據分析與挖掘、時空大數據可視化、自然語言理解、深度學習與深度增強學習、人類自然智能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信息安全等領域進行創新性研究,形成時空大數據技術體系。

在產品創新上,圍繞時空大數據獲取、處理、分析、挖掘、管理、應用等環節,研發時空大數據存儲與管理軟件、分析與挖掘軟件、可視化軟件等軟件產品與軟硬件集成產品和多樣化數據產品,提供時空數據與各行各業大數據、領域業務流程及應用需求深度融合的時空大數據解決方案,形成比較健全實用的時空大數據產品體系。

但是要在全球化競爭中把握住這種“后發優勢”并不容易。大力推進數據文化建設、提高國人數據文化素質,是加快時空大數據發展的根本。

國家之間的競爭,表面上是科技、經濟競爭,但歸根結底還是國民素質和文化的競爭。沒有一個健康、理性、與時俱進的文化,一個國家就難以變得很強大。為此,我們一定讓時空大數據走出“學院式”的象牙塔,變成一個大眾的話題,使數據文化進入國人的視野,融入國人的意識和血液。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本報記者李惠鈺根據其在第十一次全國測繪科技信息交流會上的報告整理)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青铜峡市| 虹口区| 柳林县| 呼图壁县| 黑山县| 建瓯市| 平邑县| 阜南县| 巍山| 榕江县| 荥经县| 诸暨市| 甘德县| 松潘县| 鄯善县| 云南省| 元氏县| 长兴县| 丰城市| 广宁县| 色达县| 拉萨市| 都江堰市| 精河县| 岳普湖县| 宣武区| 景东| 江达县| 阳东县| 自治县| 刚察县| 南岸区| 建湖县| 天全县| 阿鲁科尔沁旗| 洪雅县| 尉犁县| 阿勒泰市| 新昌县|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