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六年來,我國大數據的發展不僅在各行各業基本形成了數據生產、流通、應用的產業鏈條,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驅動力,還逐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圈,整體進入了一個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成績斐然、勢頭正勁,這讓正迎來“大數據應用的黃金時代”的中國看到了建設大數據強國的機遇。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大數據發展還存在技術創新與支撐能力不強、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程度低、大數據產業支撐體系不完善等差距。
要抓住機遇實現“大數據強國”目標,中國大數據產業還需要在以下幾點多下功夫。
首先,必須增強技術創新和提高產業能力,注重核心技術的積累和產業協同研發。核心技術突破事關我國產業發展的前景和后勁。在大數據領域,特別應注意完善并提升面向大數據應用的先進計算、存儲、傳送、資源管理、分析處理與服務支撐能力。在推動數字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要加強技術創新與產業的結合,提倡非核心數據社會化運維,鼓勵本土數字科技企業成長,通過科技創新促進協同發展。
國家發改委2016年8月提出用2~3年時間建成一批大數據領域創新平臺,為大數據領域相關技術創新提供支撐和服務。主要內容為圍繞轉型內容和重點,組建13個國家級大數據工程實驗室。這對于集聚產學研用創新資源突破大數據共性技術而言,是一個大膽而具有前瞻的嘗試。
其次,要進一步完善大數據開放利用及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規與標準規范。這包括要不斷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數據保護、數據國際治理等方面的立法、修法,高度重視保護互聯網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盡快完善數據開放利用相應的標準與規范等。法規與行業規范的完善,將大有裨益于規避大數據產業發展遇到的非技術瓶頸。
再次要發展好、利用好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新技術工具。
近年來機器學習、類腦計算技術的突破,使得人工智能成為當下最熱門、最受關注的技術工具。而人工智能與數據如影隨形,是大數據聚類應用最好的突破口和抓手。
而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保障數據私密性、對數據流動的可追溯性等特點,會讓大數據此前在利用中難以得到保障的桎梏獲得解放,讓大數據更加活躍。
作為更具顛覆性的技術,未來量子信息對大數據產業形成的影響或許更大。比如,在量子計算面前,“大數據”或許會變得沒那么“大”;此外在信息安全方面,量子計算讓數據及網絡安全能面對更為復雜的形勢。
最后,要加強網絡安全建設,為數字經濟時代保駕護航。前文提及,類腦計算、量子信息等技術的發展或將對大數據的利用提供更高階的保障。然而在當下,大數據作為重要的社會資產,需要安全的網絡系統和管理方式予以保障。從政府層面,需組織建立本地大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指導督促數據采集、共享、流通全過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從技術角度,大數據擁有方要通過共享網絡安全信息,提高大數據安全監測、預警和應對能力。此外,行業內也應在合規要求下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和安全審查制度,以增強重點領域基礎設施、信息系統、敏感數據的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