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及時雨啊,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幫助企業的運行重回順暢。”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在福建調研時,聽到很多中小微企業者這樣說起銀行對他們的幫助。7月的福建恰好處在一年最熱時,但炎熱的氣溫卻沒有降低銀行信貸員在中小微企業了解情況的熱情。
廈門科塔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頻射頻集成電路芯片設計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以來公司訂單量大增,由于公司資金量有限,對外承接訂單非常謹慎,業務規模一直得不到擴大,企業一籌莫展。
一直以來,信息不對稱都是制約服務小微企業的重要因素。和科塔電子類似的企業還有很多,過去即便企業和企業主的信用記錄都不錯,但能從銀行獲得免抵押純信用貸款的小微企業也是鳳毛麟角,銀行缺乏足夠的信息來判斷貸款風險,不敢放心大膽地貸款給小微企業,即便肯貸款,一般也要求小微企業提供抵押擔保或收取高昂的利息。
而“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運用,則可以非常有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在福建采訪發現,“互聯網+”立下了大功,銀行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可充分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在廈門建行小企業業務部總經理戴維弘看來,建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打造的“小微快貸”就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這確實給小微企業帶來了“更容易、更便宜、更快速”的全新融資體驗。
另一方面,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與許多中小微企業家溝通時,他們也坦陳,對企業而言,很多時候除了提供貸款以外,更迫切的是想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建行福建省分行小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何明波對記者說:“要將互聯網與大數據有效結合,讓那些因信息不對稱、缺少抵質押擔保而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的小微企業,獲得低成本融資成為現實。”
“大量企業和企業主在開戶、結算,企業和企業主的信用記錄、金融資產、結算流水、納稅記錄、工資社保公積金等信息都能成為寶貴的獲貸資源。”戴維弘對記者說,再加上建行的系統開發能力,能對海量數據(33.350, -0.98, -2.85%)進行整合,加以分析,圍繞企業和企業主的履約能力、信用狀況、交易信息等非財務大數據信息給出較為客觀的風險評價。
令人驚喜的是,以往中小微企業在貸款時需要填寫復雜的申請資料,很多企業家由于麻煩和申請流程過長而放棄和銀行的合作。但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從申請、審批、簽約、支用到還款,整個過程大約只需要花費五分鐘時間。原來一筆貸款需要人工花半個多月時間才能完成的客戶評價、貸款審批、貸款支用等各個環節全部由系統分分鐘搞定,讓貸款真正實現了“立等可取”。
事實上,今年以來,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進一步增強,資金“脫虛向實”現象明顯減少,開始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民營企業。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在監管部門引導和銀行信貸產品創新等驅動下,信貸資金開始回流中小微民營企業。
當下正是傳統國有銀行轉型的重要階段,零售業務的智能化和電子渠道化理應有所增強,金融與互聯網的相互融合勢在必行。有專家建議,要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加強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推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刺激改革、提高差異化競爭能力,引導銀行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對小微、“三農”戰略性新興農業和科技創新創業企業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