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淮南網報道,“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市國動委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組織各專業辦公室在運用大數據提升國防動員能力上進行了初步探索,獲得了實踐啟示。
合上時代的節拍
2016年11月上旬,為做好“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回收準備,市國動委在工作中遇到了難題。
“為什么不問計大數據?”此時,市國動委參謀蘇暢想起身邊有一座寶庫——淮南市大數據中心。通過該中心,他很快找到幾十艘符合條件的船只,還篩選出在返回艙回收時間段內3艘空閑的船只。如此一來,原來預算的3.5萬元征用費省下大半。
淮南作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從2012年開始建設大數據存儲、交易、應用服務三個中心體系,現已建成“大數據+政務”平臺,整合了全市50余家單位、406類、約5.1億條的數據,可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提供大數據服務。
“不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而是我們自己沒有合上節拍。”反思“守著金山要飯吃”的尷尬,市國動委領導頓生緊迫感。他們結合2017年度工作籌劃,組織“八辦”和相關成員單位分批分期參觀淮南市大數據中心,聘請專家授課輔導,納入干部自學內容,學習運用大數據正成為市國動委系統的一種新氣象。
讀“數”尖兵要有兵味
“不能把大數據簡單理解為海量數據!”淮南市大數據中心負責人說,完整的大數據服務包括數據平臺、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4個層面,如果沒有指向明確的分析運算,信息存儲再豐富,也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而具備分析運算能力的人員正是目前緊缺的人才。”市國動委相關負責人說,國防動員要走進大數據時代,迫切需要一支專業的讀“數”尖兵。依托大數據中心,他們成立了一支民兵高技術分隊,吸納了不少拔尖人才。
“雖然讀‘數’尖兵不拿槍不動刀,從事著‘高大上’的專業工作,但既然是民兵,就不能只穿一身迷彩了之。”市國動委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堅持落實思想政治教育、隊列訓練,使民兵分隊的國防觀念、紀律意識不斷增強。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只需4個半小時,數據類的國防動員潛力信息采集完成95%以上,而以往從部署任務到匯總數據至少一個半月。
記者來到淮南市大數據中心,看到大屏幕上“一圖顯示”全市醫護人員、修理技工等人員的單位、數量、資質水平,經授權,可以調取相關人員的詳細情況。“現在每個崗位都能保證有3名候補人員。”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市國動委已完成全市6支支援保障分隊專業技術崗位人員的信息化采集,對人員進行定崗定位,遇有突發情況,可運用大數據平臺在全市范圍內調配力量。
淮南軍分區司令員孫亞軍坦言,即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國防動員進入大數據時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數據采集、共享到保證安全,每個環節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而探索中的市國動委堅定看好運用大數據的前景:未來國家八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將共同引領東部、中部、西部、東北等“四大板塊”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實現數據共享和區域內協調發展,國防動員聯姻大數據都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