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這句話套用在如今的信息社會中,可以翻譯成“騙子不可怕,就怕騙子懂大數據”。相較于傳統的騙法,如今騙子利用大數據后,能夠采用更多種方法,更精準、有效的騙人。
個人數據泄露走向精準詐騙
從以前的撒網式詐騙,走向精準式詐騙。那么要想進化成精準式詐騙,關鍵、基礎的是什么呢?答案當然是數據。
最近一次的大規模數據泄露事件,應該是本周公布的AWS上存在一個1.1tb的美國選民數據庫,其中幾乎包含了所有2億美國登記選民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生日、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選民登記信息、種族和宗教信仰等詳細數據的泄露。
那么數據泄露一般會有幾種途徑呢?一種是線下收集,比如很多人會因為一瓶飲料、一個玩偶,甚至一個不好意思的心態而奉獻了自己的個人數據。另外一種就是線上的網絡病毒傳播,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在共享單車二維碼替換,竊取個人信息;而最可恨的,也是更大范圍的數據泄露,其實是來自內鬼,總會讓人們李逵李鬼傻傻分不清楚。
大數據讓騙術進階升級
如果說如今的騙術進行了升級,而有了上面這些方式收集個人數據之后,騙子們就可以與時俱進,從原來撒網式“xxx,來我辦公室一趟”的電話詐騙,進階為更精準的詐騙方式。
舉個切身經歷。去年年末,有一個騙子掌握了筆者某在國外留學大學同學的真實姓名、所在國家、短暫視頻錄像,以及筆者的真實姓名。在嚴密的詐騙邏輯和這些真實信息的攻勢下,筆者險些損失幾個月的工資……
當然,筆者這只是個個例,精準詐騙的方式有很多, 當騙子能夠實現挖掘大數據后,再經過分析可以發現人與人的互聯關系,從原來的陌生關系進入到“微信”等熟人關系網絡中。進而對個人進行分類、分析,再決定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和故事進行精準詐騙。進而完成從撒網式詐騙到精準式詐騙的進階。
精準詐騙防御應有道
對于如何預防被精準式詐騙所蒙蔽,方法有很多,而源頭遏制是最根本的一種方法,可以讓騙子沒有實現精準詐騙的數據。但是,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卻很難解決畢竟無論是中國人對個人信息安全一時的疏忽,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網絡攻擊,都讓數據黑市猖獗。故而,除了從意識、技術和法律層面扼殺數據泄露源頭之外,還需要學會甄別詐騙行為,注意防范精準詐騙行為。
用個人數據換個小禮品這種小便宜就別占了,小心引狼入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