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信息領域,需要處理好大數據產業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需要同步推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22日在重慶市科協年會暨“智匯永川”系列活動發表主旨演講時如是說。
當下,大數據已從交通、醫療、零售、金融等方方面面深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在商業領域對大數據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的同時,大數據的安全如何保證,也成為業界理性思考的問題。
“1946年電腦誕生,數據與應用緊密捆綁在文件中。上世紀60年代起數據庫技術蓬勃發展。2000年是大數據發展的轉折點,這之后,互聯網公司開啟了數據分析挖掘的新時代。”倪光南說,大數據的發展歷史是信息化從重視流程電子化到重視數據資產化的轉變。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據更加豐富,有分析價值。二是分析工具更加強大,成本夠低。三是互聯網商業上的成功引起了各界的重視。
倪光南分析稱,目前大數據產業在互聯網、金融、批發與零售、交通與物流方面成熟度較高,在制造業、金融、醫療等方面應用價值較高。隨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網絡安全問題顯得越發重要。
“大數據因為‘大’,如出現安全問題,后果將十分嚴重。”倪光南坦言,發展大數據必須高度重視安全,將大數據建設與大數據安全同步推進。
倪光南透露,目前全球網絡空間安全形勢嚴峻。2014年,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全球每年因網絡經濟犯罪造成的損失高達4450億美元,約占全球收入的1%。其中,損失最大的是美國、德國、中國,損失金額分別為1000億美元、600億美元、450億美元。損失主要原因為“網絡犯罪竊取知識產權”。在美國、中國,網絡犯罪損失占GDP的0.6%,而德國高達1.6%。此外,賽門鐵克《諾頓網絡安全調查報告》稱,在參與調研的17個國家中,2015年約5.94億人遭受網絡攻擊,總損失1500億美元。
倪光南還提到,中國目前超過80%的攻擊來自境外IP,主要源自美國、烏克蘭、俄羅斯等國。以2016年4月數據為例,境外5606個IP地址通過植入后門對中國境內26904個網站實施遠程控制。對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有27734個,69.3%的IP地址位于境外。倪光南建言,應盡快建立跨國的國際協同治理機制,共同防范和打擊跨國網絡犯罪行為。
“大數據安全課題是國際問題,做好大數據安全工作,需要從法規、管理制度、技術手段、用戶自身安全認識等方面共同努力。”倪光南表示,大數據正在中國引發新一輪信息化建設新潮,未來大數據的產業規模將會至少以萬億美元來進行衡量,可以預見,大數據將會給信息技術領域帶來一個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