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和東南大學已聯合建成“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這使該院擁有了全國最大審判信息資源庫,涵蓋了1500萬件案件、1000萬余份裁判文書、140萬個庭審視頻、1800萬個影像文件。“智慧法院”信息化建設提檔升級,為江蘇司法能力現代化注入新動力。據江蘇高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周繼業透露,該省法院年底前將建成“江蘇法務云”。
“我們將‘智慧’概括為‘大、智、移、云’四個核心概念,形成了建設智慧審判的頂層設計。”江蘇高院黨組成員、審委會專委謝國偉介紹說。2016年7月,全國法院信息化建設工作在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試點。當年12月,智慧審判蘇州模式通過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在內的專家組驗收。
記者日前在蘇州中院了解到,在案件立案上,“二維碼身份”實現智能監管,即每一個案件都有一個“二維碼身份”。當事人起訴遞交訴訟材料時,首先給其一張帶二維碼的收件回單。如果是紙質材料,先由外包公司的專門人員收件掃描、OCR識別,將紙質材料轉換成可編輯、復制、檢索的電子卷宗;如果是電子材料,則省略這一環節。隨后,電腦會從電子卷宗中直接抓取起訴狀信息,自動填入相應表格,過程僅需一秒鐘,準確率幾乎百分之百。在庭審中,只要庭上人員使用普通話,書記員幾乎不需要打字。當事雙方以及律師可盡情闡述各自觀點,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系統自動同步轉換成文字記錄,識別正確率高達90%,書記員只要對一些特定詞匯進行修改即可。在案件判決方面,蘇州法院規范自由裁量,力求放權不放任。在蘇州基層法院,“同案不同判自動監測系統”正在試點中。
目前,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已開發、完善、運行了網上訴服中心、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司法查控、網上拍賣、遠程辦案、移動辦公辦案等54個子系統構成的法院信息化工作體系,實現了全市法院主要業務流程和管理事務網上運行、網上辦理、網上管理。2016年12月,該院還發布《信息化三年發展規劃》,將建設完善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建設庭審語音同步轉化文字系統,同時還將建設審判信息自動提取、回填、校核系統,強化審判數據運用水平,探索建設審判數據質量管理系統,主動發現、推送審判數據質量問題,變被動審查糾錯為主動提示糾正。
江蘇高院自2014年起,將辦案同步數字化工作作為建設“智慧法院”的突破口,為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注入新動力。目前,全省已建成覆蓋三級法院和人民法庭的四級專網。所有案件的立案、庭審、評議、文書簽批、結案全部網上進行,基本實現了由法院數據全覆蓋、案件數據全覆蓋向業務數據全覆蓋的跨越,為全面建成“智慧法院”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院審管辦主任兼技術處處長劉坤介紹說,江蘇“智慧法院”每一階段信息化建設的重心都有所不同,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深化的發展階段。
周繼業透露,“江蘇法務云”將于今年年底前建成,實現同類案例、審判資料的智能推送等,為法官辦案提供參考。此外,江蘇法院還利用微信平臺,對內實現移動辦公協同,對外實現微信送達、微信調解、智能導訴等司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