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將在廣東惠州召開。
屆時,約有300所高校的嘉賓從國內外趕到惠州,其中包括約20位院士、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以及劍橋、牛津、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的代表。他們將帶來近萬項來自高校的科技成果進行展示、推介和交易。
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將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校成果最集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集結,也是中國科研第一大隊伍和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的相遇。
高校成果的集結,不只是一次簡單的展覽,而是為了推動成果交易,實現產學研各方的共贏。本次科交會,清華大學帶來10個A類項目,全都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或國家技術發明獎的項目,上海交大、哈工大、港中文等高校帶來的很多都是與廣東產業相關的項目……據了解,200多所參展高校都是帶上拿手的技術前來亮相。
盛會空前??
約300所國內外高校攜技術來“推銷”
當前,中國經濟已逐漸轉向依靠科技和創新來驅動發展。然而,只有具備先進的技術供給,才可能驅動大發展。作為中國科研的第一大隊伍,高校成為這種技術供給的最大源頭。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里面,高校的項目約占70%。從研究成果來看,在2000年以前的國家三大科技獎里面,高校獲得的獎項約占自然科學獎的二分之一、技術發明獎占三分之一、科技進步獎的四分之一。2000年以后,高校在這三大獎里面的比例都過半了。最近兩年的比例更高,都超過了70%。即使只算第一完成單位,高校這兩年在國家三大科技獎的比例也超過了50%。
因此,科交會在廣東舉行,相當于中國科研第一大隊伍和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相會。首屆中國科交會約有300所高校參加,包括80所“985”“211”高校和3家港澳高校,還有劍橋、牛津、康奈爾等10所國外高校,并帶來近萬項科技成果。目前,還有近1000家企業報名參加科交會。屆時,這些高校和企業將洽談技術成果的轉化,探討如何推進產學研合作,實現雙方的共贏。
“這將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0年以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交易。”該負責人說。
此次科交會分為展覽展示、論壇會議和推介交易三大板塊,重點圍繞智能裝備、微電子、大數據與通訊、新材料、海洋科學與工程、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精準醫療、節能與新能源、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人工智能十大行業領域,設置了交易合作、重點項目展覽展示、論壇會議。
屆時,將有約20位院士參會。其中9位將參加“藍火大講堂”院士專場報告會等交流活動,200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教授也將出席。
成果轉化??
10大成果有兩個找到惠州“婆家”
在此次科交會上,將重點展示項目1500項,重點發布應用技術成果500項,重點發布路演項目100項。一大批先進的技術成果將亮相,包括一批獲得國內國際科技大獎的項目。
以清華大學為例,它將帶來10個A類項目,全都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或國家技術發明獎的項目,涉及廣播電視工程、立體視覺、互聯網、云計算、集成電路、新能源和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
其中,“支持服務創新的可擴展路由交換關鍵技術、系統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可以加速我國網絡通信核心產業的技術突圍。“新一代立體視覺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在立體視覺的多項核心共性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技術成果及裝備,實現了立體視覺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200多所參展高校帶上拿手的技術前來亮相。
此次科交會不僅僅是成果展示的盛會,更重要的是,它重點突出交易合作的功能。因此,推出了“10大科技成果發布”和“10大技術需求招標”活動,以促進更多的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轉化為生產力。
從“10大科技成果”來看,每一項均具備技術先進、成熟度高、易產業化等特點,是從成千上萬科技成果中層層篩選出來的。目前,這10個項目都已經和相關企業達成產業化合作。
其中,由東南大學提供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車載毫米波長程雷達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主要應用于汽車的防撞系統,已與惠州企業德賽西威達成合作。由上海交通大學提供的“低能耗、高品質壓鑄鋅合金熔煉、輸送技術產業化”項目聚集先進制造領域,與同屬惠州企業的華陽精機達成合作。
有高校供給高端技術,也有企業提出重大需求。惠州企業億緯鋰能對“高容量長壽命型硅鐵負極材料研發”拋出了難題,武漢大學艾新平教授團隊接招,將對此展開技術攻關。
當然,除了惠州企業,更多惠州之外的企業也提出重大技術需求,或者在重大成果發布中找到了需要的技術。比如,武漢大學帶來的“農村污水及黑臭水體治理“生物膜—電過濾”一體化設備產業化”項目,被中山一家公司相中了,即將進行產業化。由深圳一家公司提出的“基于復雜情境大數據的高魯棒性人臉識別技術研發”技術需求,則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一個團隊承接了,即將開展技術攻關。
金融支撐??
100多個基金公司將為項目“助產”
一項創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車間實現產業化,仍有諸多難題需要克服,甚至會面臨市場風險。因此,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資金的保障必不可少。
惠州市有關負責介紹,惠州市政府已與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商定,共同設立“藍火產學研聯合創新專項資金”,每年投入2000萬元。同時,將協調有關基金公司設立3年內不低于10億元的專項風投基金。這些資金和基金的設立,都將推動全國高校在惠州進行成果轉化。
除此之外,廣東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透露,科交會期間將有100多個基金公司或機構聚集到惠州,尋找優秀的項目投資。當然,項目擁有方也可借此機會與對方展開洽談,只要技術足夠好,將有很多融資機會,為成果的轉化解除后顧之憂。
盡管科交會還沒有開幕,但作為東道主,惠州已經在謀劃如何使它永不落幕。
首先,惠州將運營好中國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它位于潼湖生態智慧區創新園,是教育部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惠州市政府共建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平臺,今年3月已開始運營。今后將根據企業需求和高校成果狀況,定期分類、分項目地開展各種類型的成果與企業對接會。
借助“華南中心”這個平臺,惠州將和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建設中國高校科技成果大數據中心。同時,依托中國高校和中國教育數據網運行,使高校成果和企業需求隨時可在網上發布,然后雙方在網上通過視頻對接,當然也可以助其實現線下對接。
在科交會上,惠州市將和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簽約建設潼湖“大學創新園”。計劃引進20所以上“985”“211”高校在這里建設科研機構。每所高校將帶來一批高科技企業進駐,形成大學科技成果聚集的態勢。
接下來,惠州市政府將與省科技廳共建廣東省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示范區。它以潼湖為核心,面向惠州,將在科技成果的評估、交易、轉化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的政策體系,推動國家創新政策的落地。
10大科技成果發布
1.大載荷無人機用電動舵機及其驅動控制關鍵技術產業化
2.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車載毫米波長程雷達關鍵技術產業化
3.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裝備產業化
4.基于云服務平臺的高精密注塑成型裝備智能制造技術產業化
5.基于大數據云平臺的激光智能裝備產業化
6.3D打印制造復合材料零部件關鍵技術產業化
7.大場景多深度混合現實亞毫米間距顯示系統產業化
8.低能耗、高品質壓鑄鋅合金熔煉、輸送技術產業化
9.通訊器件用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及其擠壓鑄造成型技術產業化
10.農村污水及黑臭水體治理“生物膜-電過濾”一體化設備產業化
10大技術需求招標
1.大功率風機長尺寸分段式葉片研發
2.鋁合金輪轂低壓鑄造關鍵技術及產品結構優化
3.片式電感L型端電極微線路覆蓋實現的化學鍍鎳配方開發
4.第5代移動通訊用的毫米波核心芯片的研發
5.基于復雜情境大數據的高魯棒性人臉識別技術研發
6.無限極生物活性肽系列產品開發
7.整體驅動橋殼體擠壓成形及自動化制造技術研發
8.高容量長壽命型硅鐵負極材料研發
9.高速抗擾工業機器人專用伺服控制技術研發
10.基于NB-IoT的多模低功耗廣域物聯網節點芯片及封裝技術的研發
對話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劉煒:
希望將科交會打造成又一個全國知名品牌
繼廣交會、高交會之后,廣東的大型高端展會又將迎來新成員科交會。在惠州舉辦的首屆中國科交會將對廣東創新發展產生什么影響?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劉煒表示,科交會對于把廣東尤其是惠州,打造成為高校科技成果的集散地、交易市場有重要意義。只要把科交會辦出品牌,就會像廣交會、高交會、留交會一樣,成為廣東的又一個全國知名品牌,而且是一個高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的最高品牌,就會對吸引更多的科技成果到廣東轉移轉化有強烈的品牌號召力。
此外,劉煒認為,從高校報名數的變化來看,從100家最后增加到約300家,反映全國高校和企業對科交會非常期待。全國高校科技成果在惠州的集聚、交易,將進一步推動廣東技術交易市場和成果轉化工作。也將改善和提升廣東產業競爭力,推動廣東加快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加快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