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8日,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機場安全(安保)大會在大連召開。本屆大會以“改革創新與安全發展”為主題,設置了大數據驅動下的機場安保、新技術在民航安保領域的應用、安檢新技術與管理創新、平安民航建設經驗交流、反恐法在民航安保領域的適用講解等議題。
中國機場協會安全(安保)專業委員會主任、云南機場集團公司副總裁侯慶平在論壇上提出,目前機場安全和安保工作面臨“快速增長的運輸業務量與運行保障能力不匹配”、“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加劇,安保反恐形勢嚴峻”、“安保人員流動性大,人力資源成本高企”三大挑戰,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機場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通過多種新技術的引進運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實施大數據驅動,是機場推動改革創新,實現協調發展、確保持續安全的必由之路”。
以下是侯慶平發言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六月的大連,繁花似錦。在這萬物并秀的美好時節,我們相聚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共同就中國機場安全和安保工作的熱點與難點問題進行研討。首先,我代表機場協會安委會,對各位領導、各位同仁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歡迎,也感謝大會給予機會,能夠與各位就大數據驅動下的機場安全和安保工作進行交流。
演講開始以前,我想先請大家看幾張圖片。
這是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運行管理控制系統“長水常準”。通過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利用電腦、手機等終端實時查詢每個航班在各個保障環節的運行狀況,掌握運行動態,然后對相關數據進行交互分析,實現航班進程的精確管控,從而合理分配機位資源,統籌優化保障力量,提升航班正常水平。此外,相關數據的采集匯總,也為云南機場集團推進大數據聯合運行平臺建設,實現大數據驅動下的安全和安保工作打下了基礎。
這是云南機場集團今年推出的“空地電子進程單”系統。長期以來,管制人員“錯、忘、漏”一直是機場安全管理的重要問題。由于缺乏技術手段,我們更多是強調人的因素,強調責任心和教育培訓,但是相關事件仍然時有發生,特別是去年上海虹橋“10.11”跑道入侵事件,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針對這些情況,云南機場集團以“長水常準”航班動態等數據為基礎,在省內的德宏芒市等機場推進實施程序管制下的中小機場電子進程單系統,實現了空中、塔臺與地面運行控制數據的共享互通,避免了管制人員的“錯、忘、漏”,同時科學規劃航班進程,提升了機場的整體運行保障水平。
近年來,云南機場集團在云南省、民航局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國家級樞紐機場”的戰略定位,按照“安全隱患零容忍”等要求,扎實開展“三基”工作,通過深入推進安全文化和班組建設,全面提升所屬各機場的安全管控能力。2016年,云南機場集團完成運輸起降46.69萬架次,旅客吞吐量5896.7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1.9萬噸,同比增長8.8%、12.6%和8.4%,三大運輸生產指標再創新高,同時實現了連續第12個安全年。按照云南省和民航局的要求,到2020年,云南機場集團將建成20個民用運輸機場和20個I類通用機場,并且實現超過1億的年旅客吞吐量。
在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隨著信息化、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技術的聚合裂變,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互聯網已經逐漸進入,并且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作為高新技術相對密集的民航行業,無可避免地受到了這股浪潮的影響。從人工查驗到人臉識別,從手動排序到自動控制,從手工艙單到電子配載,包括剛才介紹的“長水常準”和“電子進程單”系統,我們始終高度重視,堅持通過新技術、新手段的引進運用,不斷夯實安全基礎,提升保障能力,改進服務工作。
在上個月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隨著社會經濟,特別是旅游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民航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機場也從過去單一的航空運輸服務終端,逐漸成為城市和世界鏈接的紐帶,成為旅游和商務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這樣的大發展、大變革和大調整,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地需要一些新的思想、技術、方法和手段來提升管理水平,強化機場的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大會提出了“改革創新與安全發展”的主題,并且確定了“大數據驅動下的機場安保”開幕議題,抓住了民航安全和安保工作的新趨勢,對各機場安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內機場面臨的安全形勢和挑戰
十多天以前,中國民航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民航局馮正霖局長強調:“互聯網時代,城市群和機場群發展呈現出了新的特征,互聯網推動了產業創新,為城市群和機場群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如果說信息化和互聯網是人們思想上的紐帶,那么機場和民航則是從物理上將人們連接到了一起。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機場作為城市之間最直接、最便捷的交通方式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我想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快速增長的運輸業務量與運行保障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突出。根據民航局統計,2016年,全國民航共有民用運輸機場218個,完成旅客吞吐量10.16億人次,貨郵吞吐量1510萬噸,對比2000年分別增長104%、700%和278%。在運輸業務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一方面是人員資質和能力增長相對緩慢;一方面是機場保障環節增多,保障鏈條拉長,安全風險和壓力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機位資源緊張,同時大量老、舊設備長時間超負荷使用,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民航運輸保障要求。可以說,快速增長的運輸業務量與運行保障能力不匹配,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民航和機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并將成為一個長期存在的主要矛盾。
(二)
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加劇,安保反恐形勢嚴峻。近年來,國際恐怖主義活動頻繁,行動力度和活動范圍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全球性的不安全因素。今年以來,美國、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土耳其等國先后發生暴恐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去年發生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爆炸事件和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襲擊事件,以及今年發生的俄羅斯圣彼得堡地鐵站爆炸事件,都表明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已經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機場列入了襲擊范圍。可以說,恐怖襲擊已經成為民航面臨的現實威脅和全面威脅。
(三)
安保人員流動性大,人力資源成本高企。根據民航局公安局統計,2016年,全國民航安檢入職6649人,離職4134人,人員變動率27.8%。護衛安保人員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但由于用工形式、人員管理等因素,人員變動率相對安檢人員還要更高。大量安保人員變動,不僅會對機場安保隊伍的資質和能力產生影響,同時離職人員熟悉機場安保流程等內部情況,也會對機場安保防范構成潛在威脅。此外,人力資源成本不斷增加也是機場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特別是隨著安保措施的不斷強化,各機場安保人員不斷增加,部分機場占比甚至超過半數,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對機場的總體運營,以及機場在新技術、新設備方面的安全投入造成了一定影響。
我想這些問題,就是目前機場安全和安保工作面臨的主要形勢和挑戰。
二、大數據驅動是機場安全發展的必然選擇
面對這些新形勢和新挑戰,我們需要一些新的方法和措施,從更全面的角度、更廣泛的范圍、更有針對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一)實施大數據驅動,是機場持續安全的基本要求。按照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定義,“大數據”是指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數據技術的意義,在于通過對龐大的數據信息進行專業化處理,發現其中的規律,然后制定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對于機場的安全工作來講,事前預防的效果遠遠優于事后的責任追究。
面對日益復雜的運行環境,我們需要提前掌握運行中的風險和問題,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需要通過大數據分析運行情況,合理分配資源和保障力量,打通機場發展與保障能力之間的“腸梗阻”。所以,實施大數據驅動,是機場持續安全的基本要求。
(二)實施大數據驅動,是機場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在3月10日召開的安全形勢分析會上,馮正霖局長再次強調:要充分認識民航安全工作的復雜性,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正常、安全與服務”四個關系,以如履薄冰的心態,扎扎實實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安全與發展、效益、正常、服務之間是相輔相承、互為支持的關系,實現機場持續安全,需要準確把握這5個因素,有序推動各項工作的全面和協調發展。面對嚴峻的安全形勢,我們需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準確掌握機場的管理短板和盲區,才能有計劃、有組織、系統性地開展工作。所以,實施大數據驅動,是機場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實施大數據驅動,是機場改革創新的主流趨勢。大數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美國政府把大數據稱為“未來的新石油”,把它上升到了國家意志的高度;我國也把“互聯網+”提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目前,各行各業都在思考如何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來謀取生存與發展,機場也是如此。在去年的南京會議上,我們就機場安全和安保工作進行了研討,提出了人臉識別、航班保障管控、航班監視系統和智能安保建設等很多新的技術與方法。本次會議,我們還將就智能視頻、人工智能、分類安檢等進行探討,這些都運用了大數據的方法,體現了大數據的思想。通過這兩次會議我們不難看出,實施大數據驅動,已經成為機場管理,特別是安全和安保領域改革創新的主流趨勢。
綜上所述,我認為,實施大數據驅動,是機場推動改革創新,實現協調發展、確保持續安全的必由之路。
三、大數據驅動下機場安全工作的思考
面對機場安全發展過程中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挑戰,我們要堅持以大數據為驅動,以信息化為引領,以互聯網為支撐,轉變觀念,主動作為,開拓進取,扎實做好機場的各項安全和安保工作。
(一)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大數據的思維。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新時期的“工匠精神”,我想不僅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還應該包括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工作作風。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面對洶涌而至的大數據和信息化浪潮,以及快速發展的民航產業形勢,我們必須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大數據的思維,以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努力適應民航改革發展的新常態。
(二)主動作為,充分利用大數據的方法。安全工作,三分部署,七分落實。相對大數據的理念,我想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些方法盡快落地,成為指導機場工作的具體措施。我們要主動作為,切實推進人臉識別、分類安檢、航班監測和智慧機場等大數據項目的建設與實施,充分利用大數據的方法,夯實安全基礎,緩解運行風險,全面提升機場綜合管理和保障水平。
(三)開拓進取,善于使用大數據的手段。要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學會使用大數據的手段,將大數據、信息化等新技術和新方法融入日常工作,通過對機場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總結、評估,及時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找出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切實解決機場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
四、大數據驅動下機場安全工作的展望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機場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通過多種新技術的引進運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以云南機場集團為例,在下階段的工作中,我們將重點推進以下幾項工作。
(一)
運行安全方面。一是全面推進以“長水常準”為基礎的“智慧機場”建設,以大數據為支撐,實現機場運行的協同管理,進一步提升運行保障和管控能力;二是加快推進“長水常安”建設,實現大數據驅動下的大安全、大服務、大培訓和大監管,推進機場SMS和SeMS體系由書面建設向措施落地轉變;三是全面實施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安全績效考核體系,推進安全文化和班組建設的目標管理,按照民航局“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和“安全教育、手冊執行、風險防控、技能培訓到班組”的要求,穩固安全工作根基,切實提升機場管理水平,確保運行持續安全。
(二)
飛行安全方面。對于機場而言,目前影響飛行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無人機、外來物和鳥害防治。針對這些問題,一是加快推進無人機監測與處置系統的引進運用,同時通過推動立法,完善無人機生產、銷售、注冊、使用等環節的數據和信息采集,以大數據實現無人機的源頭管理;二是全面落實“跑道FOD防控系統”建設,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建立跑道FOD分類防控和處置標準,提升機場運行效率;三是試點實施“威脅性鳥類防控中心”建設,通過對鳥擊事件進行定性分析,總結鳥群活動規矩,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開展鳥害防治工作,以大數據為驅動,緩解鳥擊風險。
(三)
空防安全方面。安保反恐,情報先行。要實現機場空防持續安全,需要完善的情報基礎。因此,在空防安全方面,一是加強與機場和地方公安等部門的協調聯動,加快推進安保反恐情報信息中心建設,積極探索引入公安數據與信息交互,充分發揮公安隊伍在安保反恐,特別是情報信息工作中的主導性作用。二是全面分析,評估風險和威脅等級,建立機場安防分類標準,因勢利導,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容量、不同威脅等級的機場采取不同的安保防范措施。三是利用人臉識別、自動身份查驗等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對重點人員、重點航線航班和重點行李貨物的重點防控,逐步推進安檢分類檢查,提升機場安保防控工作的針對性。此外,還要通過引進圍界監控和報警系統、自動巡邏設備、雙視角X光機和人體快速掃描設備等,提升機場安保防范能力,通過技術升級,緩解機場在人員資質、能力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壓力。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機場安全和安保工作雖然形勢嚴峻,情況復雜,但是只要我們找到正確的方法,堅持正確的手段,就一定能夠不斷進步,實現民用運輸機場的持續安全。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