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只要有一臺計算機,能打開excel表格,就都敢自稱大數據公司。”在近日于四川德陽舉行的“重大裝備智能制造暨物聯網產業高端峰會”上,被業內稱為“大數據之王”的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在接受專訪時,如此“吐槽”大數據產業的泡沫化。
在周濤看來,未來5到10年是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關鍵期。目前,主要借力于政府推動,單純依靠商業模式和概念創新的企業會迎來大洗牌;而在紅利因素減退,大浪淘沙之后,能留下的一定是那些具有核心關鍵技術的、真正的大數據公司。
“我們最近沒有什么項目(并購)進展,都太貴了,沒法買啊。”本次峰會上,曾牽手梅泰諾等上市公司、專注于大數據產業并購的某投資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數據產業的標的資產普遍估值高企、泡沫化嚴重。
對此,周濤也深有同感。“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特別‘漂亮’的、真正的大數據公司。”周濤表示,當前階段,很多大數據公司本質上只是信息化企業,或是簡單的提供商務智能統計、分析服務的企業。
“大數據產業當前的(發展)重點應是標準的制定與執行。”周濤介紹道,電子科技大學正是國標制定單位之一,其團隊正在探索與產業、國家數據安全,以及個人隱私等相關的數據標準。“但僅有標準還不夠,還必須執行到位。”在周濤看來,目前已經有了一些相應的標準,但沒有配套的強制性執行政策,受到原有的商業形態影響,一些已有標準就沒有體現出其產業影響力。“比如,在醫療影像領域,有了標準和強制執行政策,原則上一些檢查結果是可以通用的,如果能夠執行,是可以有效降低重復檢查率和相關醫療支出的。”
此外,記者還從接近政策制定機構的人士處了解到,在大數據征信領域,國家即將出臺正式的法規保護個人隱私。對此,周濤表示,隨著《網絡安全法》即將正式實施,加上對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將對以個人數據為核心業務的大數據公司產生不利影響。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什么樣的公司才算是真正的大數據公司?周濤認為,作為大數據公司,要么擁有別人沒有的核心數據,要么在數據采集、存儲、計算、可視化、挖掘、分析等方面有獨樹一幟的核心技術,且往往還需要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結合。
在發展的“下半場”,大數據的突破點在于如何落實到具體產業,與相關行業對接。在周濤看來,需要在一個個具體的獨立行業將相應的數據標準設立起來,然后用標準影響、引導產業的發展。
“我們正在致力于與制造業的合作。”成都數之聯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CTO方育柯在本次峰會上對記者表示:“‘十三五’規劃等政策,還會持續影響智能制造、海洋工程等行業,也給大數據產業帶來發展機會。”據悉,數之聯已跟博世汽車、上汽通用、長安汽車等合作,通過對機加工數據的檢測分析,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生產線加工精度。
對智能制造的“理解”是大數據與制造業結合的關鍵。“我們曾與某上市藥企合作,期望通過對生產線數據的分析來優化流程、提升效率,實現智能化。但對方認為這必須要建一個全新的數字化工廠,最終我們這個合作失敗了。”方育柯介紹道。
綜上,在周濤看來,大數據產業已經到了洗牌期。“借助政府的持續推動,靠著所謂商業模式和概念的紅利還可以吃幾年,但不會太持久;但5到10年后,真正留下的一定是具有核心關鍵技術的公司。”周濤強調,大數據發展的趨勢不可逆,但未來,簡單的商業模式與商業邏輯創新,以及政府扶持,如果脫離了真正的市場,都將不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