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聯航超賣客票并暴力拖拽亞裔乘客下飛機的行為引發眾怒,連美國白宮都看不下去了。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位被趕下飛機的亞裔乘客,其實是大數據分析的“受害者”。這也可以算作是大數據時代的負面產物吧。
美國航空業存在一個“合法”的慣例——超賣,就是說一趟航班如果有150個座位,航空公司一般會多賣出幾個位子,比如155個。通常情況下總是會有人誤機,座位一般夠用,但大家如果都趕過來了,那必然有人沒位子坐,這個時候,航空公司就會“選擇”一些乘客下機。
問題就出在航空公司如何選擇改簽乘客。據美聯航官網介紹,公司會優先保障殘疾人和兒童權利,其他人則將根據艙位、行程、會員信息來決定優先順序。這個時候,航空公司的“大數據庫”就發揮作用了。通常,那些乘坐頭等艙、經常乘坐飛機的人“拒載率”會更低,換句話說,這一機制傾向于讓窮人和不常坐飛機的人來承擔超賣成本。
以往,我們聽到的多數都是說大數據的好。的確,大數據可以幫助百姓改善生活體驗,幫助政府提高規劃和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決策者越來越傾向于根據大數據并參考復雜算法得出的建議來做出決定。但是,如果這些數據是關于個人,尤其是沒有太多話語權的普通百姓時,這些算法往往會成為一種“壓迫”甚至是傷害。尤其是,大數據算法和高科技如果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成為弱勢群體的夢魘。
比如,據報道,一些電子商務賣家,會根據大數據提供的買家信息,將質量差一些的甚至是不合格商品,優先發給那些退貨次數少、遭遇假貨劣質商品時不愛維權的買家。對于美國的很多窮人來說,每一次關于他們個人數據的收集都會將他們試圖逃離貧困的努力化為泡影。
除了企業堅守社會責任外,政府的監管也要跟上,不要讓那些弱勢群體受到大數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