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恒星和對付癌癥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大數據算法將兩者關聯到了一起,并成為其中的“弄潮兒”。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天文學家和腫瘤學家近日在英國劍橋大學召開跨學科會議,探討如何對不斷涌來的數據進行管理。在此次會議上,天文學家尼古拉斯·沃爾頓與英國劍橋癌癥研究所的詹姆斯·布倫頓一見如故,與會人士也傾聽了英國劍橋癌癥研究所的卡洛斯·卡爾達斯教授對未來如何使用大數據的暢想。
恒星算法可用來攻克癌癥
會議上,卡爾達斯說:“天文學家們需要對望遠鏡拍攝的天空圖片進行深入研究,但無法通過人工篩查數百萬張圖片,因此,他們用成像算法來對物體進行分析和歸類。那么,可以用同樣的算法對儀器拍攝的人體圖像進行深入研究嗎?”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而且,這一算法一直在推動癌癥領域的研究。
卡爾達斯進一步解釋說:“使用這些天文學算法,我們能自動對數十萬個細胞進行歸類,能研究模式,研究細胞之間如何關聯,精算出有多少細胞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這一算法加快了診斷進程,也使一些以前被掩蓋或忽視的信息重見天日,為我們所用。”
卡爾達斯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一算法將病理學完全轉變到數字領域。”
英國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最近在“閱讀”乳腺癌細胞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收集了超過30萬個乳腺癌細胞的數百萬張圖像,對其中的細胞形狀和不同基因的數據進行分析,創造了一份3D“地圖”,顯示了乳腺癌細胞形狀與基因打開和關閉間的關聯,并將其與真正的疾病診斷結果進行匹配。
英國癌癥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凱倫·沃斯頓教授說:“了解乳腺癌的外觀和行為與其基因組成之間的聯系,將有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該疾病。”
大數據分析讓多領域受益
當然,從大數據中受益的不僅包括疾病診斷。埃森哲咨詢公司總經理尼克·米爾曼解釋稱:“在健康領域,以前用于市場分析以了解個人偏好的技術,現在也能應用于保健,如鼓勵某人遵循更健康的飲食習慣等。”
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最近在舉辦一個展覽,其中一個主題正是大數據。該展覽不僅展示了大數據對工業的影響和重塑,也關注我們的“數據腳印”對自身隱私的影響。
此次展覽的負責人謝爾頓·帕奎因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大數據)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如何看待恒星,到如何看病,再到人們之間如何交流?,F代社會通過技術彼此關聯交織在一起,我們擁有的所有事物都與大數據有關。”
帕奎因說:“我們現在能研究語言的進化歷史,為研究疾病搜索基因組等,人們之間日益緊密的關聯也在使我們更容易被研究。”
信息和數據即是金錢
這一展覽上的一項研究讓人印象深刻。這項由劍橋大學進行的研究證明,通過用戶在社交媒體臉書上留下的“點贊”記錄,可輕易地了解用戶的個性特點。
研究人員要求志愿者完成一系列性格測試,然后再將測試結果同他們在臉書上留下的數據進行比較。戴維斯·史迪威說:“我們發現這兩者的匹配度非常高,如此一來,我們或許可以通過臉書上的數據腳印來預測某個人的個性特點,包括智商、年齡、性格、性別以及宗教信仰等。”
而且,他們開發的“可預測的世界(Predictive World)”算法,會利用用戶的臉書數據生成用戶的心理情況,同時找出性別和薪水、位置、犯罪風險,以及性格和預期壽命之間的關系。
現在,該研究團隊正在同游戲出版商育碧公司合作,幫助公司推銷其充滿未來主義色彩的游戲“看門狗2(Watch Dogs 2)”。
越來越多公司嘗試讓人們更好地理解與他們有關的數據,并出售這些數據,CitizenMe是其中的翹楚。
人們能借助CitizenMe從互聯網收集自身數據的副本,并將其放入手機APP中。該公司創辦人圣約翰·迪金斯表示:“這些信息和數據很快會變得非常值錢。如果用戶愿意,可以選擇匿名出售這些數據賺錢。”目前約有1萬人使用這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