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大數據時代,人們在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諸多便利的同時,卻發現越來越多的隱私信息脫離自己的掌握,落入他人之手。 “不能讓個人信息再‘裸奔’了!”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建議通過立法規范大數據的收集、存儲與利用,給大數據裝上一道“安全閥”。
大數據“金礦”不能無序開發
“大數據讓人變得越來越透明了,每個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會留下數字痕跡。”張育彪說,比如某一天,你發了一條微博,叫了一次快車……這些自己都會忘記的生活瑣事,可能已經作為數據被提供服務的企業永久記錄下來,成為他們的“寶貴財富”。對這些數據的挖掘和利用,近年來逐漸成為一個風靡全球的前沿新興產業——大數據產業。
《2016年中國大數據交易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大約為1692億元。到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將超過萬億元。
“大數據是一座‘金礦’,但絕不能無序開發!”張育彪說,從大學生徐玉玉遭電信詐騙后身亡到清華大學教授被“卷走”1760萬,剖開形形色色的電信詐騙案,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罪魁禍首——個人信息泄露,這正是大數據無序利用的表現之一。
一些原本應該絕對保密的個人隱私數據,可能正在被一些大數據公司掌握,并進行商業化,譬如醫療大數據。
公民對本人數據應有刪除權
“大數據產業是個新興產業,我們既要旗幟鮮明地積極扶持,又要提前研究可能出現的弊端。”張育彪建議,應研究出臺大數據收集、存儲與利用規范,將大數據的運用納入法治軌道。
他表示,立法首先應該明確,大數據的原始主人并不是擁有數據的公司,而應當是每一個用戶。用戶在接受企業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可以在事前通過電子協議授權該企業在合理范圍內合法使用。除金融等特殊行業外,每個用戶應當有權利隨時要求商業企業刪除自己的任何數據,企業特別是網絡服務公司應該采取最便利的方式,為用戶提供刪除服務,并不得在后臺保存。
網絡“推薦閱讀”用戶有權拒絕
只要瀏覽過相關網頁,搜索過相關商品,網站就會用“猜你喜歡”“推薦閱讀”的形式推薦各種信息和廣告。張育彪說,作為用戶,被動地接受這些信息常常讓人感到不適。
他建議,明確禁止網絡媒體未經用戶許可,自行提供根據用戶閱讀喜好和點擊習慣生成的“猜你喜歡”類欄目以及各種針對性很強的廣告,除非用戶自己定制。
張育彪表示,還應該明確幾條禁令——未經授權或基于治安原因,禁止網約車等網絡服務商,監控具體用戶的地理位置和行蹤,禁止手機廠商或任何手機軟件實時收集、存儲用戶的地理位置;禁止個體醫療數據及其他屬于公民重要隱私的大數據授權給任何企業進行商業化開發,除非是經過身份過濾的大范圍樣本數據,并且取得政府授權;禁止商業機構向其他機構或個人非法提供、銷售客戶數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