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數據工程實驗室是國家大數據產業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批復各省將有力推動全國進一步發揮科教資源優勢,推進大數據融合技術在相關領域深度應用,促進全國大數據與云計算產業創新發展。
技術發展是產業發展走向繁榮的前提
無論是計算機行業,還是汽車領域,技術形態的成熟是一個必然的要素。如果某個所謂的時代在技術上、硬件上沒有達到產業的要求,數據庫和平臺都是非完整和非穩定的,時代的產業基礎也就十分薄弱。從產業的政策角度分析,當技術累積到一定層次,產業政策的出臺是必然的。
為了激活云計算的發展,國務院在2015年就出臺了《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云計算白皮書2016》等,這些政策的出現并非偶然,在其背后有很多云計算服務商多年默默的技術耕耘。
技術和政策的形態達到一定的地步,真正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是否也已經達到?等待入局者必須考慮幾個重要因素:一、目的是什么(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還是在渠道上更接近用戶);二、企業是否愿意使用(產品同質化嚴重,如何體現差異化);三、是否有助于提高社會福利(消費者福利、管理效率)。
如果這些問題得到肯定的答案,云計算與時代的發展需求相契合,真正的時代大門就會開啟。
大數據的運用將更加追求精準化和多維度
大數據本身除了要有數據、采集、匯聚一定量的數據之外,更重要的是數據的處理、挖掘、分析、可視化、應用這樣一整套的過程。
關于大數據的話題,基本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一是數據從哪里來,二是數據如何進行分析,三是數據如何進行商品化。任何大數據都是以應用為主的,在未來,通過多維度、多復合的大數據的精準挖掘,最終提供出優質的商務解決方案才是最關鍵的。
數據的三個來源分別是政府、企業行業和個人消費。政府數據做了授權,但由于法律和其他方面的不健全,政府數據被濫用。消費者數據來源于電信、金融或類似BAT大企業,流量入口處的數據將被自動抓取,數據提供商可以提供所有維度的數據,但每一個都是局部。
數據優化商在大數據產業鏈里要想長久發展,必須精通大數據的模型、算法以及數據特征,同時對行業及生態要有明顯的敏感性。而算法提供商如果僅僅依賴單純算法,未來將成為成長軟肋。應用提供商最貼近客戶、最熟悉客戶需求,同時做的是最后的數據整合,在產業鏈上可能發展空間更大。
IDC行業未來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中國具有高達6.3億的大規模網民群體,目前國內僅有3萬個機柜,對比美國的3億群體2.4萬個機柜可以看出,中國的數據市場規模還遠未達到平衡點,未來將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另一個方面,由于企業客戶運營模式的改革,企業的云化增加了對大數據及專業數據中心的需求。
未來云計算產業和大數據產業將呈現規模化發展趨勢,市場紅利可觀,創新、服務、合作、技術將推動互聯網科技企業走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