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工信部正式對外發布《2016~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诽岢?,到2020年,技術先進、應用繁榮、保障有力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
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信息產業收入達到17.1萬億元,比2010年進入“十二五”前翻了一番。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4.3萬億元,同比增長15.7%。
《規劃》部署了七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包括強化大數據技術產品研發、深化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促進行業大數據應用發展、加快大數據產業主體培育、推進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大數據產業支撐體系、提升大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數據的概念自2010年興起以后,發展迅猛,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寬。“它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幅度降低信息傳輸的成本;另一點是提升精準服務的水平,造福人類生活。從這個層面來看,突破1萬億元收入還是比較保守的。”
將建10~15個大數據試驗區
《規劃》提出,2020年前將建設10~15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創建一批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形成若干大數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6年10月8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函批復,同意在京津冀等七個區域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這是繼貴州之后第二批獲批建設的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其中,兩個跨區域類綜合試驗區為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四個區域示范類綜合試驗區為上海、河南、重慶、沈陽。一個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是內蒙古。
楊培芳表示,國家設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是貫徹落實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重要舉措,力求在大數據制度創新、產業聚集、要素流通等方面進行試驗探索,推動我國大數據創新發展。
“未來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數量肯定會越來越多,從單個區域探索逐步形成不同區域之間數據要素流通,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發揮不同區域之間的輻射帶動作用。”楊培芳說。
基于現有電子信息產業統計數據及行業抽樣估計,2015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業務收入2800億元左右。《規劃》還提出,未來將培育10家國際領先的大數據核心龍頭企業和500家大數據應用及服務企業,形成比較完善的大數據產業鏈。
產業支撐體系有待完善
《規劃》提出,我國大數據產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包括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程度低;數據所有權、隱私權等相關法律法規和信息安全、開放共享等標準規范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兼顧安全與發展的數據開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楊培芳告訴記者,信息大數據的發展使得我們越來越透明,無論是政府還是經營者,信息之間都是流通的。
“大數據網絡時代猶如一個游泳池,沒有人會在泳池里裹得嚴嚴實實。所以就必須制定嚴格的規則,來保證人與人之間的隱私不遭到侵犯。未來網絡通信技術進步的同時,也需要完備的政策體系。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楊培芳說。
雖然我國大數據的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但面臨的競爭環境也非常激烈,尤其是2012年以來,各國紛紛將大數據作為國家發展戰略。
比如2012年3月,美國推出了“大數據研究與發展倡議”,將大數據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進行管理和應用。2016年5月進一步發布“聯邦大數據研究與開發計劃”,加強在大數據研發和應用方面的布局。歐盟2014年推出了“數據驅動的經濟”戰略,倡導歐洲各國搶抓大數據發展機遇。此外,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也出臺了類似政策,推動大數據應用,拉動產業發展。
楊培芳表示,大數據在互聯網運用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催生共享經濟等數據驅動的新興業態,并且隨著大數據向傳統行業的滲透,驅動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雖然大數據配套制度建設還有待完善,但發展趨勢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