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之間數據不共享,一個個大數據平臺將如同孤島。人民視覺
不喜歡網紅臉,有自己的審美標準;熱衷于社交個性化;有購買力又不失品位……最近,一份題為《95后審美觀》的報告精準勾勒出“95后”的喜好和想法。
這份由QQ大數據發布的報告,通過社交平臺上的大數據挖掘,分析“95后”這一年輕群體的審美觀及消費觀,而這些極有可能影響未來消費品的設計及營銷。
隨著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興起,大數據越變越大,也帶來無限想象力和商業應用價值,被認為是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電力”。然而,在投資熱火朝天的同時,“新電力”也暗藏“觸電”的危險和“斷電”的無奈。
應用火——
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帶動一系列產業發展
大數據從哪里來?社交媒體的發展,包含可穿戴設備、傳感器、二維碼以及各種手機應用在內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車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支付、位置服務等的出現,都導致各種海量數據的生成,這就是大數據。
借助云計算、云存儲等高性能計算和存儲技術,加上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人們可以越來越方便地從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
大數據目前的應用領域已非常廣泛。線上的大數據,正越來越多地與工業、農業、醫療、智慧城市等線下領域相結合,進行實踐應用。
大數據可為企業帶來良好效益。國內一家可再生能源企業通過與微軟合作建設大數據系統,應用到全國各地1000余臺風力發電機組和5000余臺光伏逆變器和匯流箱。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這個系統將能夠實現“防患于未然”的預防性維護,將可再生能源生產效率提高1%—5%。一個50兆瓦的風電場年發電量大約是1億千瓦時,如果能有2%的提升,僅電費每年就能多增加100多萬元。
小到個體健康,大數據也在發揮積極作用。糖尿病患者可穿戴血糖監測儀,通過手機應用將血糖與患者飲食、運動、藥物攝入等生活規律數據上傳到云計算中心,再用人工智能算法對患者的血糖變化規律進行“診斷”,可以準確告訴糖尿病患者何時可以 “一飽口福”又不影響身體健康。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騰云智庫專家沈浩博士認為,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影響廣泛而深遠,會帶動一系列產業發展,加速技術創新,進一步推進智能人機交互、自動駕駛、智能醫療診斷、互聯網金融、智能無人機、機器人技術等相關領域和產業的快速推廣和普及。
聯通難——
數據孤島亟待聯通,同時需避免新一輪重復建設
大數據正越來越大。以物聯網為例,據預測到2020年,各種傳感器、新型物聯網設備,再加上傳統桌面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網絡電視,以及各類可穿戴智能設備,將交織成一個由300億到500億臺設備組成的龐大網絡。
然而,尋找隱藏在大數據中的有效信息,對其加以統一管理、高效分析,并將其轉化為指導決策和行動的智能,進而實現市場價值,卻面臨諸多挑戰。
從技術層面看,大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是主要挑戰。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柯睿杰認為,數據智能并非那么觸手可及。大數據來源眾多、數量巨大、形式各異,要從中獲得一目了然的信息,就需要真正高效、可靠的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
以基因測序領域為例,我國每年新增的基因組測序原始數據超過20PB(1PB相當于100萬G),面臨著數據量大、數據處理流程長等技術挑戰。
從產業發展看,數據孤島是首要障礙。百度公司的大數據專家認為,目前在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過程中,存在著行業鴻溝、數據孤島乃至數據丟失等問題。
比如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語言,而多樣的設備、各式各樣的應用場景,造就了一個個企業和政府專業管理部門的數據孤島,難以看到企業運行的全貌、行業發展的趨勢,因此,這些片面的數據往往難以說服企業邁開轉型創新的步伐。
容易出現重復建設也是“大數據”熱下的現象。隨著大數據應用的巨大潛力被廣泛認知,各地紛紛出臺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規劃,并相繼啟動數以億元計的投資。內蒙古、貴州、陜西、吉林等地都在發力打造大數據中心和平臺,互聯網和電信行業巨頭公司也都加緊布局大型數據中心。
有專家指出,如今大數據應用呈現出發展初級階段特征,處于“盲人摸象”階段。大數據中心的投建要根據應用需求,做好頂層設計,積極謀劃并審慎推進,避免“一窩蜂”,從而造成重復投資與惡性競爭。
“大數據是一種社會公共資源,也應該成為國家戰略。”沈浩認為,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應滿足和考慮網絡資源、自然環境、天然降溫和水電消耗、災害備份、土地稅收等建設條件,以貴州、內蒙古等為代表的省份,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具有自然條件的先天優勢。但在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市場化等方面,需要國家戰略層面的統一布局和支持,避免各地各自為政,形成新的數據孤島。
此外,大量的數據仍然掌握在個別企業和政府機構中,如何既共享,又保證信息安全,更是挑戰。專家認為,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的護航,特別要明確數據開放共享的規則與底線。
比如,在出行領域,某些出行軟件每天有上千萬單的出行記錄,數百萬車輛的實時地理位置信息。某些電商有數萬個送貨員,每天有大量的貨物在流轉,掌握著許多人的家庭住址。還有許多O2O領域擁有數百萬家商戶、送餐服務的地理位置信息等。這些大數據涉及千家萬戶的財產甚至是人身安全,一旦違背商業道德就可能觸及法律高壓線。
“整個大數據產業存在的問題,一個是數據交換問題,一個是商業規則問題。”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說,數據的屬性只有和它的應用結合在一起才有價值,否則這個數據就沒有任何價值,所以未來數據交易和商業化運作的規則很重要。
突破口——
打通企業間信息孤島,建立大數據安全保障機制
“互聯網+”創造了以技術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創新轉型的新機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趨勢,將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技術力量。
郭為認為,大數據同一般互聯網的本質差別,就在于它是和行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大數據是把互聯網從淺網向深網的一次推進,運用數據以及數據本身的技術,演化成各種新的服務,來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如果說云計算打通的是數據孤島,在云計算之上的大數據打通的則是企業間的信息孤島。沈浩認為,大數據已成為互聯網重要的資產和基本要素,加快大數據挖掘和網絡智能技術的發展、開放大數據將成為趨勢。
未來發展的“無限的計算能力”、“無限的數據”和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突破將助推大數據在“互聯網+”上大顯身手, 幫助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發掘數據智能,在數字化轉型中贏得先機。
在柯睿杰看來,實現每個家庭都有一臺電腦后,未來很可能每個企業都會擁有自己的大數據智能平臺。
中國的大數據才剛開始起步,盡管某些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整體上和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迫切需要建立大數據安全保障和開發利用機制,迎接大數據時代。
例如,我國無論是網民數量及其增速,還是網絡規模和應用方式,都已經進入了信息化大國和網絡大國的行列。但是,長期以來,存在對數據的重視和應用不足、信息化法律缺失、數據安全保障薄弱等問題,成為制約大數據發展的障礙和威脅信息安全的隱患。
郭為認為,一方面要為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進一步明確數據信息主體、客體的權責邊界;另一方面也要形成良好的數據開發和使用氛圍,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政府帶頭進行數據開放和數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