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人都在談論大數據,任何一個行業都意識到了大數據的重要。然而,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開始浮上水面:僅僅有了大數據就有了優勢嗎?法院為什么要做大數據?運用大數據的終極意義是什么?
在黃浦江畔,記者感受到了上海法院對大數據的深層次思考:法院不僅要有大數據,更要能夠通過數據的有效分析創建自己的法院文化。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才是法院運用大數據的真正意義所在。
回想今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莊嚴承諾:“向執行難全面宣戰,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破除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藩籬。”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里,上海法院抓住機遇,依托大數據庫建立案件審判態勢、金融審判、執行工作等6個大數據專項分析分平臺,其中執行大數據分析平臺具備了全方位掌握被執行人行蹤、被執行人財產動態信息,精確評估被執行人履行能力等10余項功能,實現了執行決策和執行辦案的科學化、智能化、精確化,有效破解了被執行人難找、執行財產難尋、協助執行人難求、應執行財產難動等難題。這一切,不都是在運用大數據踐行公平正義嗎?
記者了解到,今后,上海法院將進一步完善查控系統,充分運用全市法院執行大數據,勾勒出被執行人各類信息的全景視圖,多方位掌握被執行人社會關系、消費情況、出境出差、戶籍與居住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建立被執行人履行能力評估模型,提供被執行人身份、行蹤等相關查詢,輔助追查被執行人財產線索。上海法院還將逐步研究探索智能執行平臺,通過系統大數據分析,生成最優化的方案輔助執行,以及建立智能送達、智能信用等系統平臺,提升執行的現代化、智能化水平。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周強院長提出的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的要求,通過智慧執行,在兩年內率先基本解決執行難,將上海打造成全國執行環境最好、執行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崔亞東在接受采訪時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