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服務 我們可以干點兒啥
國家信息中心常務副主任杜平表示,如今在某些應用領域,信息尚未完全流動起來,這給大數據產業以及服務提供了發展空間。目前,大數據已經不單單是概念,應該通過服務表現。而京津冀大數據產業聯合發展,將成為促進大數據產業以及服務進行跨部門、跨區域部署發展的催化劑。
目前,大數據服務如果從第三方的角度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平臺商,另一種是服務商。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可能人們更關注直接提供服務的這部分市場,特別是聚焦到第三方服務的小市場。
大數據服務在篩選服務對象的過程中,往往遵循這樣的規律:作為企業,首先要具備信息化和標準化的平臺、數據庫,另外涉及這樣的服務需求。實際上對于大數據服務,本身的差異性可以從數據采集的方式,分析方法,從結構化的計算到非結構化等方面表現出來。例如大家經常用的滴滴,每天數據處理量是70TB,甚至現在可以基于滴滴的數據了解到整個城市交通情況的數據。現在有很多企業通過購物偏好推接購買產品,更多通過對其行為屬性、行為習慣等方面打標簽,甚至從價值觀角度進行判斷。例如一個人如果常年喝依云,購買農夫山泉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以根據這樣的屬性推導相應的營銷現場,進而判斷用戶購買路徑、會員服務或購買建議等。所以對于第三方服務來說,基于不同階段的企業會有不同的服務方式。
慧辰資訊TMT互聯網研究部總經理 劉贊
大數據服務會有四種趨勢,針對服務的企業對象其信息化基礎不同,服務的三個階段肯定是并存的。從三個階段發展方向來講,第一階段是滿足基礎的信息化需求,下一步是整合內外部數據,第三階段是通過數據為導向的應用要求,未來數據會成為企業的生命線并作為服務基礎。
從數據本身來講,有數據才有大數據服務。如今一些互聯網巨頭,例如谷歌和百度,都把自己資源平臺開放出來,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進行私有云的部署。尤其是數據量龐大之后,肯定是會有這樣的公共計算資源平臺。
“實際上現階段不是所有企業都有大數據,但不可否認的是已經有很多企業,例如快銷品行業或手機終端企業,會結合自己本身企業的數據,去做大小數據的結合,這其中包括互聯網數據、環境監測數據等,還有一些企業內部戰略的數據。所謂的大小數據,大數據包括互聯網相關的產品評論數據和用戶參加活動的數據等,小數據是包括企業內部的CRM數據等。如果采用傳統方法,這些數據是很難結合在一起的。如今采用大數據的計算模型就會簡單很多,這或許可以給京津冀大數據企業發展帶來一些啟發。”劉贊補充道。
為生活洞見數據的美好
2013年,廣州市政府審批一個大項目需要700個工作日,開發了政務數據整合系統,將數據進行打通后,審計進程從700多天減少到27天。這對政府來說是很好地利用大數據整合連接并提高效率,對企業來說也很受鼓舞。
不單單是廣州,京津冀大數據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樣離不開企業的參與。眾所周知,浪潮是國內硬件產品的代表企業之一,自從進入大數據時代,尤其“互聯網+大數據”熱潮瀕臨之際對許多傳統產業沖擊的同時,浪潮也在不斷思索如何改變自己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利用大數據方面的知識積累嘗試一些突破,例如搭建創客平臺,幫助廣大中小微企業創業者獲取大數據資源和工具平臺,助力包括京津冀在內的地方政府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例如,美國將政府的數據做了很好的整合,在谷歌導航中將門牌號、地址全部標準化,基于這種思考,浪潮進行了“卓數平臺”的開發,收集來自互聯網和政府開放數據,通過數據服務、API工具對創客或開發者提供數據服務,延展了“數據開發服務”的思路。
“如今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靡,我們把與數據相關聯的創業人員分兩類,一類是創客,即應用數據的人,另一類是生產數據的人,一起加工處理數據。其中浪潮提供一個治理平臺,涉及到基礎設施、服務器、數據處理工具、數據的挖掘分析工具等,到現在為止有小小進展。”浪潮云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數據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徐宏偉對《中國信息化周報》記者說。
在濟南,一家公司利用浪潮的平臺生成了鋼鐵、水泥等數據,做數據服務。開放了一個DP為一千多家建筑公司、兩千多家造價師提供服務,有這樣一個及時并實時提供數據的APP,造價師可以精確地在每一次進行采購時,優化采購的庫存調整。在焦作,浪潮把數據采集提供給河南大學的學生們,他們把當地特產鐵棍山藥的數據做了收集,形成鐵棍山藥產業數據庫。如今政府利用數據庫分析依據,向鐵棍山藥批發、運輸、加工企業提供數據。可以說浪潮將大數據服務的方方面面運用得恰到好處,時刻洞悉數據見證生活美好的道理,為京津冀大數據企業發展做出了榜樣。
大數據 發展正從滲透走向落地
總結大數據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首先還需要國家以及政府的指導,這對京津冀大數據發展至關重要,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努力創新拓展大數據發展領域、內容以及模式。
現在一直談政府開放,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政府數據開放的平臺建設,盡管京津冀政務開放平臺總體依然存在開放數據種類少、開放數據量小等一系列問題,但比起過去只是將數據鎖在口袋里,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未來如果可以將一些標準規范落地,才能將有用的數據有序地開放。另外,推進“互聯網+”,更重要的一方面還是和“惠民”相結合,京津冀等城市發展落地大數據項目要與百姓真正的生活需求掛鉤,對人們現實碰到的問題加以解決,才能讓人們歡迎并接受。
眾所周知,大數據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相融合最鮮明的表現是智慧城市,這也是京津冀大數據發展所重點強調的一方面。智慧城市的發展并不是單線的,需要和產業發展相結合,并貫徹智慧產業的概念。相關專家認為,以大數據為核心,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IT技術結合起來,再同傳統制造業等傳統產業發生關系,最后誕生新的智慧服務業,進而提升產品價值,就是智慧產業。從這些角度入手,京津冀地方政府投入發展智慧城市以及大數據,雙管齊下催生新的附加值,通過增長點就能做到將地方經濟盤活,使以“大數據”冠名的智慧城市發展進入良性可循環。未來,互聯網將更加深入地影響傳統產業,融合創新必然涉及跨界。
何為成功跨界?追根溯源還是數據、信息的融會交流。未來“互聯網+”需依靠大數據縱深推進,怎樣用好大數據推動互聯網與應用領域的創新?這是未來可以把握的大數據發展的重點需要。
記者手記
京津冀大數據發展使區域大數據不再偏居一隅,通過加深大數據服務的各方面理解,使落地變為現實,但對于數據應用和產業盈利能力增強以及專業人才吸納等方面仍是考驗河北、天津等地的難題。
三地需要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通過市場機制讓津、冀當地有所進展。可見建成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及產業聚集區將很漫長,而唯有突破專業人才、產業應用等關鍵問題,才能有效促進京津冀大數據產業鏈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