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號碼標記、大數據這樣的技術手段從側面打擊電信詐騙,可能是一種見效更快、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思路,非常值得進一步探索與推廣。
“內蒙古公安提醒您:該號碼已被標記為詐騙電話,請謹慎接聽!”當手機用戶接聽或撥打疑似涉騙號碼時,用戶的手機屏幕就會同步顯示上述信息。這套由中國移動內蒙古有限公司研發的“詐騙電話預警系統”上線運行。內蒙古公安廳表示,該系統是內蒙古首個詐騙電話預警系統,已標記詐騙電話4億多個。
近一段時間來,如何有效遏制電信詐騙,引來了一場全社會的大討論。從源頭防止身份信息泄露,思路當然是正確的,但操作性存疑:我們每天都要大量使用身份信息,寄快遞、掛號、辦證,要保證信息不被人有意收集,十分困難;而從末端加強執法力度,又面臨著執法成本問題。以徐玉玉案為例,由于涉及跨省聯動辦案等,有專家估計總體辦案成本遠高于被騙的9000多元。還有媒體報道,深圳公安部門曾透露,去年從國外抓回39個電信詐騙嫌疑人,平均追捕成本高達28萬元/人。當然,打擊詐騙是一個原則問題,生命更是無價的,但在實際操作中,破案成本卻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現實瓶頸。
正因為從前端和末端入手都存在掣肘,從中間環節入手、以技術手段介入就成了一個更具操作性的方式。內蒙古公安與通信運營商合作推出的預警系統,無疑就是一個成功范例:通過電話號碼標記,既提升了公眾的警惕,實施成本也相當低,可謂事半功倍。在一些國家,技術手段已經成為打擊電信詐騙的主要手段。比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敦促AT&T、蘋果、谷歌等通信公司,聯手開發主叫號碼識別技術來屏蔽假號碼;而在日本,手機制造商富士通和名古屋大學研發了手機對話內容分析功能,將詐騙常用的關鍵詞設定為危險詞語,一旦通話內容中包含該類詞語,手機馬上發出警報和提示。
實際上,很多監管難題都是依托技術進步才找到了解決之道。比如在公共安全領域,再怎么擴充警力也無法盯住社會每個角落,攝像頭網絡卻可以;在交通疏導方面,智能紅綠燈比交警值守效率更高。連怎么也抓不完的小偷,大數據都可能有辦法:有公司分析北京公交和地鐵一卡通數據,鑒于小偷往往存在刻意繞路、頻繁進出站等異常特征,據此識別小偷的成功率高達92.7%。在打擊電信詐騙這一世界性難題面前,或許我們也可進一步推廣號碼標記、大數據分析等“黑科技”:A接到詐騙電話,在軟件上標記,B再接到類似電話,就會看到標記信息。標記的人越多,越能提高人們的警惕。不管詐騙分子再多、號碼換得再頻,只要被大量標記,必然會露出馬腳。
接下來,一方面還要在號碼標記方面形成合力。目前,我國市場上有很多種手機軟件提供標記功能,但數據還未互通。有業內人士建議,不妨以官方設立的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牽頭,與互聯網公司、手機制造商合力,打造全國統一的詐騙電話數據庫,為公眾服務的同時,也設立申訴渠道避免惡意標記。
另一方面,也要抓住虛擬號段運營商這個關鍵平臺。實際上,詐騙電話也有其“行為特征”,比如撥叫次數遠超一般號碼、平均通話時間很短、撥叫目的地分散等等。運營商通過大數據技術主動抓取具有這些特征的號碼,或將其作為一項增值服務,亦無不可。
必須強調的是,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和加強公安執法,無疑都要進一步推進。但當下,選擇號碼標記、大數據這樣的技術手段從側面打擊電信詐騙,可能是一種見效更快、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思路,非常值得進一步探索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