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西安美林數據挖掘中心的工程師們就會扮演一次預測師的角色:他們綜合某一地區經營企業歷史售電量數據,區域歷史天氣數據、區域歷史經濟發展指標數據等多種數據,通過多種大數據算法,準確測算出這個區域未來一年每個月份的售電量預測數據。預測數據和實際數據的誤差只有1%。而在此前,售電量預測由專家們根據經驗來預測,誤差率達到15%。
人在干,數在轉,云在算。大數據正在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蘊藏無限潛力。陜西省率先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布局全國首家大數據產業專業園區,從數據采集、存儲到管理、分析、挖掘、應用,形成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完整生態體系,成效顯現。
數聚灃西,形成產業生態體系
在西咸新區信息產業園,安靜的中國聯通西安數據基地里,每天流動著200G-300G的數據量,占到陜西全省日均流量的十分之一。
這只是灃西新城大數據產業的一角。目前,全國人口信息處理和備份(西安)中心、國家林業數據備份中心等九大部委災備中心都已落地西咸新區信息產業園,價值密度之高、數據存儲量之大走在全國前列。隨著這些項目陸續投運,這里將形成100萬臺服務器規模,集聚至少800PB的核心數據資源。圍繞著大數據產業上下游,園區聚集聯通、電信、移動、廣電網絡等四大運營商,吸引30多家配套企業。截至目前,灃西新城累計完成信息產業類項目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
為了打通數據流動障礙,由灃西新城管委會和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牽頭組建了陜西省大數據產業研究院,做好陜西大數據產業頂層設計,制定標準規范,突破技術瓶頸,促使陜西大數據產業快速協調發展。
目前,在灃西新城已經搭建全國首個開放型大數據平臺,成立了國內首個圍繞“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的大數據交易平臺——西咸新區大數據交易所。與此同時,還成立了陜西第一個大數據產業創新投資基金,每年可支持和培育約50個大數據企業和創新項目。
打破壁壘,陜西飄起一片“秦云”
政府掌握全社會最大的數據資源,而政府部門間信息的不流動,形成了一個個的數據“煙囪”。要將沉默的數據庫轉化為富有的“鉆石礦”,離不開政府數據的共享和開放。
為了拆除政府部門的數據“煙囪”,切實打破數據共享的壁壘,2015年陜西啟動“秦云工程”。這是陜西貫徹落實《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實施《陜西省大數據與云計算產業五年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秦云工程”將通過建設工業云、工商云、環保云、健康云等15朵“陜西省行業云”,探索行業云之間的數據交換共享,探索行業云內部和行業云之間的數據交換共享,引導帶動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購買云服務,推動數據公開,激發社會化開發利用。
目前,陜西省大數據管理與服務中心、政務數據交換大廳、社會數據服務大廳等秦云工程相關責任單位均已入駐灃西新城,作為省內唯一入選“2015-2016年度大數據領軍企業獎”的公司,西咸新區大數據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已啟動秦云工程的核心關鍵——數據交換共享平臺的開發建設。
2015年8月,“陜西工業云”上線,成為“秦云工程”首朵啟用的云平臺,為企業提供平臺類服務、應用類服務、數據類服務三大類服務。目前,已有65家企業采購平臺的33項應用及服務,產業促進效果明顯。
隨著“15朵云”的陸續上線,陜西的大數據將真正流動起來,帶動軟、硬件提供商、運營商及平臺服務商等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據預測,到2017年底,陜西大數據相關產業將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更為重要的是,“秦云工程”的實施打通了行業間的信息壁壘,從而提升政府效能,讓企業和群眾辦事真正告別“證明”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