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建設正走出“熱戀期”。
8月30日,江蘇省政府公布了“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
其中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嚴格控制政務部門新建數據中心。第二。產業政策精準到具體行業,強調行業應用,不再是籠統的劃園區和空喊數據開放。
數據中心,是地方政府最熱愛的項目,不管是政務數據中心,還是企業數據中心。以貴州為例,國家11個部委、10多個行業、20多個企業集團的數據中心落戶到貴州,成為全國各個地方政府觀光學習的標桿。
事實上,甚至全國很多縣一級都建設了政務數據中心,記者參觀過很多城市的數據中心項目,相關項目均被作為新經濟領域的優質項目引進,有很多扶持政策。
地方官員的解釋大多雷同,需要先建好數據中心,才能引來鳳凰。
真的是這樣嗎?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要干好,需要考慮成本和效益的問題。
江蘇版的大數據行動計劃,首次提出嚴控政務部門新建數據中心,要統籌協調數據中心項目建設。
相關人士介紹媒體采訪表示,主要原因是“大數據中心耗電量非常大,超過50%的成本是電價,不符合江蘇綠色發展方向。”
有人認為,如果地方只有數據中心,就相當于在當地放了個硬盤,耗電和占地方。
工信部2005年初的數據顯示,我國數據中心發展迅猛,總量已超過40萬個,年耗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1.5%,其中大多數數據中心的PUE(平均電能使用效率)仍普遍大于2.2,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
目前全球數據中心總量已超過300萬個,耗電量占全球總耗電量的比例為1.1%~1.5%,其高能耗問題已引起各國政府重視。
《紐約時報》曾有記者花了一年多時間,專門調查和質疑美國數據中心的耗電情況,一位工程師提到,一個數據中心的用電功率超過美國一個中型城鎮,且浪費嚴重。
針對數據中心耗電的情況,中國地方政府也是極盡補貼,貴州今年出臺降電價方案,大型數據中心電價降至每度3毛5;黑龍江剛剛出臺關于大數據中心企業用電補貼的考核辦法。
然而總是補貼,恐怕也不是個辦法。真正重要的,還是要落地,使大數據運用到實處來。
就在8月30日,國家發改委下發文件,將組織建設13類國家級大數據實驗室,也首次具體到了大數據產業的細分領域。
可以看出,不管是央地政府的政策,還是大數據領域的創業者,掘金大數據也逐漸理性,開始瞄準具體細分領域的產業應用上去。
最近幾個月,記者采訪見過很多從做大數據平臺到轉型做具體產業應用的創業者,健康醫療大數據、金融大數據是最熱門的領域。
今年6月份,國務院發布的第一個細分領域的大數據產業意見,也是醫療大數據,分類和扶持、規范,都很具體,堪稱“互聯網+醫療創業指南”。
江蘇文件提出,未來幾年,將實施18個重點工程,其中包括電網大數據、電商大數據、物流大數據、環保大數據、金融大數據、醫療大數據等,每一工程具體標注到相關責任部門。
國家發改委提出的,組建13個國家級大數據實驗室,也是具體到行業,比如醫療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社會安全風險感知與防控大數據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
政策具體到行業,無疑更接地氣。
相對某些地區大手筆的園區建設規劃和降低水電費的政策,這些垂直細分領域的政策規范,也更符合大數據領域創業者的需求。
大數據開放政策也是如此,數據開放不應該是政府畫一個大餅,一次性的全部開放,這也不太現實,最終也應該是通過具體的行業應用開發,引導地方政府數據開放。
江蘇提到,制定政府數據開放計劃,明確各部門數據開放的時間節點和路線圖。如果地方真能逐步推進大數據細分領域的開放,政策重點關注到具體產業應用上,吸引鳳凰的可能性,或大于搭建一個個耗電的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