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精準扶貧的基礎性工作,扶貧信息的精準至關重要。貴州充分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創新扶貧開發手段,通過打造全省“扶貧云”平臺,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扶貧云”針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對象,對癥下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區域性貧困人口,大力實施扶貧生態轉移工程,從根本上幫扶解決生計問題,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發展內生動力。(8月18日《人民日報)
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于仍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的中國來說,貧困問題依然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攔路虎”,“硬骨頭”。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啃下貧困這塊“硬骨頭”。為此,中央提出了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新舉措。于是,脫貧攻堅成了“十三五”期間的“天字號”“國字號”工程,必須全力以赴。
作為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的貴州,如何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呢?貴州省委主要領導結合貴州實際提出了“八個精準”,為脫貧攻堅定了調。
在脫貧攻堅戰中,貴州省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優勢,創新扶貧開發手段,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創建“扶貧云”平臺,讓扶貧攻堅實現更精準,值得點贊。
“扶貧云”平臺的創建上線運行,實現大數據對貴州扶貧開發工作的精準管理、動態管理、科學管理,扶貧信息公開透明。在系統中,大到全省的貧困現狀,小到一個村的地形地貌、產業分布,乃至一戶貧困戶的住房、人口、收入等情況,圖文并茂,一目了然。實現貧困人口識別的量化、貧困程度深淺的可視化,信息公開而透明。
“扶貧云”平臺的創建上線運行,讓貧困評估具象化。“四看法”評估體系中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四看讀書郎共80多項指標,能讓人一目了然,是否脫貧,一查一看便知。
“扶貧云”平臺的創建上線運行,實現了幫扶措施動態化。通過對數據的提取分析,“扶貧云”還能展示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包括:因病、因殘、因學、因災、缺土地、缺水、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交通條件落后、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通過致貧原因分析,協助制定精準的扶貧措施。致貧原因不同,扶貧措施不同,致貧原因變化,扶貧措施隨之變化,這樣一來,實現了扶貧措施更加精準。
正如貴州省副省長劉遠坤所說那樣,利用大數據來實施精準扶貧,專門建“扶貧云”,可以真正把對象搞精準、把原因搞清楚、把管理搞規范,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
脫貧攻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易事,雖然難啃,但貴州卻結合實際,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創建“扶貧云”平臺,讓扶貧、脫貧信息化,這為貴州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信息化動力,在全省干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貴州的脫貧工作將能如期實現摘帽,與全國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