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是一個新興的產業,越來越多的滲透到用戶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大數據絕對是個好東西,它能解決人腦處理不了的復雜問題,比如,幫助公司消減開支、幫助市政人民規劃城市,幫助情報機構追查恐怖分子等。但也隨著大數據軟件和數據量的急速增長,其安全問題也開始慢慢暴露出來,而目前網絡信息安全并無法律可循,誰敢說自己不是下一個被宰的羔羊?因此,學會保護信息安全,勢在必行。
大數據帶來的機遇
從數據的本身來看,存在很多觀點,Science刊文就曾指出,大數據能夠通過個人以前的行為軌跡預測ta未來行蹤的可能性,換言之就是人類93%的行為可預測。(OS:太可怕了,這不相當于在裸泳?)
隨著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不斷提升,人們獲得數據量也會越來越大,能挖掘的價值也越來越多,經過不斷反復的數據積累和重復實驗,預測未來將真正的來到日常生活,這也是大數據分析可見的價值之一。
從大數據分析挖掘的角度來看,因為有極其豐富的數據為基礎,“有規律的隨機事件”在大量重復出現的條件下,可呈現出必然的統計特性。
所以,大數據也被看作是當下大智慧的表現,無論從個人、行業、還是國家,它都是一種有效的資源。
但目前,大數據在中國的行業現狀大體呈現為信息孤島普遍存在、人才缺乏、技術創新與支撐力不足,數據資源建設和應用水平低,最主要是信息安全和數據管理體系尚未建立。這是不足但同時也為整個行業背后的產業鏈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當然網絡安全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大數據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
通過大數據我們能夠迅速獲取、處理、分析和提取有價值的、海量、多樣化的交易數據、交互數據等,針對不同領域的不同模式做出針對性的方案。
但當你享受大數據帶來各種方便的同時,大數據也把我們引入了新的安全威脅,而這種威脅像火山大爆發一般,也許在你熟睡的時候巖漿就噴了出來。
目前存在的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
網絡攻擊頻發:主要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政府、企業或個人的隱私數據。大數據時代已把大眾帶入到了一種“裸奔”時代。
數據技術時代開放和安全挑戰并存:大數據開放的同時也帶來安全隱患,傳統解決網絡安全的思路已無法解決大數據帶來的安全問題,信息安全的危險正在一步步升級。
大數據依托的NoSQL(非關系型數據庫)缺乏數據安全機制:大數據來源和承載方式太多,數據也比較分散,NoSQL技術在維護數據安全方面并沒有嚴格的訪問設置和隱私管理工具。所以企業很難做到定位和保護用戶數據。
軟件是安全軟肋:軟件供應商只要在主板上加入特殊的芯片或設計特殊的路徑,監測人員測試時根本無法察覺這些預留的監聽后門。
除此之外,大數據在云計算、搜索、共享安全、訪問控制等上存在一系列的安全問題。
這些網絡安全問題主要來源于:
首先一些商家如新浪、淘寶、騰訊等既是數據的生產者、又是數據的儲存、管理和使用者。講真,單純通過技術手段限制他們使用信息來實現保護用戶隱私安全是極其苦難的;
其次,目前信息儲存、管理等缺乏規范和監管,用戶無法確定自己隱私信息的用途,只能依靠商家自律;
最后,社會存在惟利是圖之人,偷盜售賣、利用漏洞、木馬、釣魚網站惡意盜取用戶信息,導致數據安全和隱私暴露問題。
可想而知,信息安全保護已迫在眉睫,因為它不僅涉及的是個人的利益,有可能上升為國家安全。那么,我們又有哪些防護措施呢?
大數據下如何保護信息安全?
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保證大數據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國家立法保障大數據安全,企業和用戶更應該建立保護數據安全的意識。
企業方面:
可以將大數據分割成小數據,企業也能更快更精準的進行商業決策;
識別信息的適用范圍,不僅要識別員工、合作伙伴、供應商等,也要識別溝通的渠道;
大數據安全工具的使用,可加強信息安全的實踐;
云計算和移動環境的控制部署,企業需要了解和識別數據是如何在云計算和移動環境中實現共享。
用戶:電腦和手機都要做好防護工作
1、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不要隨便下載陌生應用,點擊陌生網站。操作系統最安裝可靠的殺毒軟件。
2、手機不要越獄,這樣會破壞手機自有安全機制,養成閱后即焚的習慣。
3、日常的網上購物、訂餐等,盡量不要留下自己的真實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和網友聊天也盡量避免以上內容,以防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4、銀行卡盡量選擇芯片卡,芯片卡具有密鑰加密技術,加密信息是隨機生成的。
5、不要貪圖小便宜,因好奇亂點網站。
6、各種密碼盡量不重復,最好能定期重設。
7、可靠的安全工具是有必要使用的。
總結:
大數據安全是個大問題,因其信息量大、多樣化等特點,安全問題的處理也變得更復雜,用戶一旦受害將無法補救。一來用戶自身無法取證舉報,二來法律法規在這方面還很欠缺,挽回損失,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使用多種有效的工具和方法綜合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