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山東高考錄取分數線將公布。“高考(精品課)志愿填報決定考生一輩子的命運!”“高考成敗取決于高考成績+高考志愿”“大數據,幫你科學規劃未來!”……高考結束后,另一場沒有硝煙的報考大戰隨即打響。
面對所謂大數據填報志愿的誘餌,有些父母為了孩子能上一所比較理想的大學和專業,也就情愿相信了大數據填報志愿的宣傳和炒作。因此,經過一番炒作之后,大數據填報志愿竟然被炒到了數萬元。
所謂的“高考大數據”,就是根據過去高考的錄取情況總結出的一些相關數據,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每所高校的錄取情況每年都在變化,專業也在調整,把大數據當作屢試不爽的“神器”,可能會劍走偏鋒。
眼下隨著高考成績的出爐,考生將會面臨著怎樣填報志愿的問題。如何才能合理地填報志愿呢?考生應先根據個人成績縮小報考大學范圍,再綜合考慮個人性格和職業的對應關系、個人未來職業傾向等多方面因素報考。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和更適合自己的,而不是排名更好的學校和專業。完全相信大數據和咨詢機構填報志愿會帶來新的風險。省控線、考生成績位次、各大學投檔線、各大學的專業錄取分,這些數據對于填報志愿是有參考作用,但這些數據只能呈現過去,不能預測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