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未來五年大數據如何發展?廣東省給出這樣的規劃藍圖!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作樂

2016-05-19 10:46:38

摘自:廣東省人民政府網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衛生計生委、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統計局)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廣東省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4月22日

廣東省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

(2016-2020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5〕50號),推動我省大數據發展與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省,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加強整體謀劃和統籌協調,加快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資源整合和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提升政府經濟管理和社會治理能力,促進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推動我省經濟發展動力轉換、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

(二)發展目標。

用5年左右時間,打造全國數據應用先導區和大數據創業創新集聚區,搶占數據產業發展高地,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1.2018年發展目標。

——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資源整合和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取得積極進展。省電子政務數據中心開工建設。80%以上的地級以上市完成電子政務云平臺建設。建成一批社會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5家以上大數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應用中心(其中國家級研究機構2家以上)。政務信息資源采集率達50%以上,基本實現政府部門業務信息資源共享,建成“開放廣東”全省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

——大數據創新應用取得初步成效。運用大數據推動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商事服務、宏觀調控、安全保障等領域政府治理水平顯著提升,促進交通運輸、社會保障、環境保護、醫療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住房城鄉建設、食品藥品等民生服務普惠化,引領智能制造等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形成。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培育5家左右大數據核心龍頭企業、100家左右大數據應用、服務和產品制造領域的骨干企業,建設10個左右大數據產業園,推動基于大數據的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大數據及相關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

2.2020年發展目標。

——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資源整合和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取得顯著成效。建成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數據中心,以及10個左右地市級政務數據分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保障有力、綠色集約的政務數據中心體系。建成10家以上大數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應用中心(其中國家級研究機構5家以上)。政務信息資源采集率達70%以上,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務大數據庫,基本形成公共機構數據資源統一匯聚和集中向社會開放的運行機制。

——大數據創新應用深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大數據成為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的重要支撐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運用大數據推動形成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以及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

——大數據產業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基本形成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新生態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8家左右核心龍頭企業、200家左右大數據應用、服務和產品制造領域的骨干企業,建設20個左右大數據產業園,形成一批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的大數據融合發展新業態,大數據及相關產業規模達6000億元。

二、重點行動

(一)加快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資源整合和政府數據開放共享。

1.統籌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政務大數據基礎平臺。建設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數據中心,搭建省、市電子政務云平臺,承載省網上辦事大廳、市場監管信息平臺等公共應用以及衛生健康云、教育云、文化云、版權云、氣象云等重要政務應用。強化數據中心的網絡支撐,加快電子政務外網萬兆骨干網建設,構建從省到鄉鎮的四級政務網絡體系。強化數據中心的共享交換支撐,完善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實施電子政務暢通工程,推動省、市、縣(市、區)三級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建設。支持各地與基礎電信企業、大型互聯網企業聯合建設數據中心,或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進數據中心集約化建設。支持各地構建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數據服務平臺和信息惠民服務平臺,應用于街道、社區并逐步向農村延伸。(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省有關部門,列在首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建設社會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的技術、資源優勢,合理布局和集約化建設企業數據中心,重點推進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建設。著力提升廣州、深圳超算中心應用和服務水平。建設面向產業應用的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和用戶提供研發設計、技術產業化、市場推廣、評估評價、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服務。重點建設工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軟件與服務、設計與制造資源、關鍵技術與標準的開放共享;建設服務業和農業大數據平臺,統籌數據資源,提升產業監測預警能力。支持各地依托行業龍頭企業或行業協會,建設各類行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開放平臺。建設科學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促進數據工作與科學研究相融合,推動數據科學的發展和知識共享。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大數據平臺,加強對智慧自貿試驗區的服務保障。(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公安廳、商務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衛生計生委、工商局、質監局、新聞出版廣電局、統計局、知識產權局)

——建設高水平的大數據研究創新平臺。支持企業聯合高校及相關研究機構,建設一批大數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應用中心,開展大數據關鍵技術、解決方案等研究。支持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創建國家大數據重點實驗室,支持國家信息中心深圳大數據研究院建設。加快引進建設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大數據研究機構,聚集創新資源。(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

專欄1 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任務

——到2018年,省電子政務數據中心業務大樓開工建設。80%以上的地級以上市完成電子政務云平臺建設。建成一批社會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建成5家以上大數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應用中心(其中國家級研究機構2家以上)。

——到2020年,建成省電子政務數據中心業務大樓并投入使用,提供高效、集約、安全、可靠的電子政務基礎設施與服務;完成省電子政務云平臺擴容工程,省、市兩級電子政務業務應用系統部署在云平臺上的比例達到98 %以上;建成10個左右地市級政務數據分中心,基本形成全省互聯共享的政務數據中心體系布局。建成覆蓋重點領域的社會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建成10家以上大數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應用中心(其中國家級研究機構5家以上)。

2.推動政府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放。

——完善大數據采集機制。完善政府數據的內部采集機制,依托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各地政府部門數據資源庫及省有關部門業務信息系統的統一對接,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分類采集匯總。加強省有關部門信息系統建設立項評估、竣工驗收等關鍵環節的數據審核,明確信息系統可采集數據、可共享開放數據的范圍。采用網絡搜取、文本挖掘、自愿提供、有償購買、傳感采集等方式,拓展政府數據的采集渠道。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單位主動積累數據。加強對互聯網重要數據資源的備份及維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各有關部門)

——整合公共數據資源。搭建省政務大數據綜合應用管理平臺,開展政務信息資源大數據總體設計,制訂相關技術體系和標準規范。開展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清查,建立數據資源清單,編制數據資源目錄。加快建設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以及公共信用信息、市場監管、企業情況綜合、宏觀經濟形勢預測分析等數據庫。實施政務信息資源整合計劃,加強政務數據資源的橫向關聯和比對,統籌建設全省統一的政務大數據庫,加強與社會大數據的匯聚整合和關聯分析。(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衛生計生委、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統計局)

——推動政府數據共享。完善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現省、市、縣(市、區)三級政務數據的共享與交換。健全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明確信息資源共享的職責和義務,厘清共享數據的范圍和邊界,確保共享數據的質量和時效,推動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共享及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建立省級信息資源共享績效評價制度,推動政府部門信息資源按需共享。擴大政府共享信息范圍,將省網上辦事大廳、公共信用、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的數據資源納入共享目錄。(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各有關部門)

——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在依法加強數據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開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應用。制定政府數據資源開放的計劃、目錄和標準規范及安全保護準則,建設“開放廣東”全省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統籌管理可開放政府數據資源,提供面向公眾的政府數據服務,推動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的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推進可開放政府數據的社會化、市場化利用,鼓勵運用大數據技術促進政府信息資源挖掘應用。推進東莞、佛山、惠州、中山等地創建數據資源應用試點,促進區域數據資源的匯聚應用。引導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主動開放數據。(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網信辦、省各有關部門)

專欄2 政府數據資源利用工作任務

——到2018年,政務信息資源采集率達50%以上,完成省、市、縣(市、區)三級電子政務共享交換體系建設,基本實現政府部門業務信息資源共享;建成“開放廣東”全省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在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開放350個以上政府數據集,形成30個以上開放數據應用。基本建成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庫,建成全省市場監管信息平臺。

——到2020年,國民經濟相關數據的采集利用機制基本形成,政務信息資源采集率達70%以上,基本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務大數據庫。依托“開放廣東”全省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在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開放500個以上政府數據集,形成50個以上開放數據應用。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庫、全省市場監管信息平臺發揮重要的數據支撐作用。

(二)深化大數據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創新應用,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1.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推動政務服務便利化。加快建設省網上辦事大廳,推動行政審批和社會事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全流程“一站式”辦理;開展關聯事項梳理,實現信息“一表式”填報;將不同職能部門的網上申辦入口向統一申辦平臺集中,提供“一門式、一網式”申辦服務。推動項目并聯審批,形成網上審批大數據資源庫,實現跨部門、跨層級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信息共享和透明公開。推廣普及省網上辦事大廳手機版、企業專屬網頁及市民個人網頁,深化行政服務整合。(省府辦公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編辦,省各有關部門)

——推動社會治理精準化。在企業監管、質量安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生態農業發展、媒體信息服務、旅游服務、信用體系建設、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等領域,開展大數據試點示范應用。依托全省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對企業市場監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生產經營、銷售物流、投訴舉報、消費維權等數據匯聚整合和關聯分析,統一公示企業信用信息,預警企業不正當行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服務。建設安全生產大數據平臺,建立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的安全生產大數據發展協同推進機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和服務。運用大數據手段實現政府負面清單、權利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數據監督和技術反腐體系。加快實現存量檔案數字化和增量檔案電子化,充分發揮檔案資政參考作用。(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司法廳、環境保護廳、農業廳、地稅局、工商局、質監局、新聞出版廣電局、安全監管局、食品藥品監管局、旅游局、檔案局、國稅局)

——推動商事服務便捷化。落實國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信用廣東”網站,為社會公眾提供查詢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各類信用信息“一站式”服務。運用大數據手段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促進政府簡政放權、依法行政。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充分運用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掌握企業需求,簡化優化行政管理流程,在商事登記、行政許可等市場準入環節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準的服務。(省發展改革委、工商局,省公安廳、民政廳、地稅局、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質監局、編辦、國稅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

——推動宏觀調控科學化。統籌利用政府和社會數據資源,強化互聯網資源利用和信息服務,加強與政務數據資源的關聯分析和融合利用,依托全省宏觀經濟形勢預測分析數據庫,建立全省宏觀調控決策支持、風險預警和執行監督大數據應用體系,為經濟運行動態監測分析、產業安全預測預警以及轉變發展方式分析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建設全省制造業大數據平臺,編制落后和過剩產能、梯度轉移、重點轉型升級、高增長等產業目錄,分類匯總制造業重點行業數據信息。運用大數據密切跟蹤中小微企業特別是新設小微企業運行情況,為精準施策提供有力支持。(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統計局)

——推動安全保障高效化。促進有關執法部門間的數據流通,在法律許可和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對社會治理相關領域數據的歸集、發掘及關聯分析,為妥善應對和有效處置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提供數據支撐。加快社會治安防控網、平安建設信息化綜合平臺建設,構建網格化、智能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施城市“慧眼工程”,推廣應用SVAC(安全防范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技術)標準,擴大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覆蓋范圍。(省公安廳,省網信辦、經濟和信息化委、質監局、新聞出版廣電局、保密局、通信管理局)

專欄3 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工作任務

——到2018年,珠三角地區普及省網上辦事大廳手機版、企業專屬網頁及市民個人網頁。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實現公共服務和社會信息服務的全人群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建成一批宏觀調控、社會治理、安全保障等領域的大數據應用試點,大數據在政府治理各領域創新應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到2020年,全面普及省網上辦事大廳手機版、企業專屬網頁及市民個人網頁,全省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全流程辦理率達80%以上,網上辦結率達80%以上。大數據在政府治理各領域深入應用,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撐。

2.運用大數據推動民生服務普惠化。

——加快交通運輸大數據應用。建設交通運輸大數據平臺,增強交通運輸基礎信息能力,全面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運載裝備、從業人員等基本要素以及交通證件、執法案件、貨運單據、客運票據等核心要素的數字化、在線化。整合公路、水路、民航、鐵路、郵政及通信、交管、氣象等部門數據信息,加強交通運輸信息資源多元化采集、主題化匯聚和知識化分析,提高信息資源的完備性、真實性和實效性。推進交通公共數據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鼓勵社會機構創新應用。開展交通運輸海量數據深層次的交互融合與挖掘應用,為政府行業管理、企業經營服務、市民出行提供支持服務。(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

——加快社會保障大數據應用。建設由城市延伸到農村的統一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大數據平臺,支撐大數據在勞動用工、創業創新、社保基金監管、醫療保險等方面的應用,加強就業創業專項資金、社保基金風險防控管理,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保障新模式。建設養老服務綜合平臺,采集老年人口狀況數據,綜合分析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運用大數據手段科學調整法律服務資源布局,合理優化公共法律服務與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機制,推進法律服務行業信用大數據平臺建設,構建誠實守信的法律服務環境。(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民政廳,省司法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廣東保監局)

——加快環境保護大數據應用。建設環境保護大數據平臺,以環境質量與污染源監管信息為重點,全面整合空氣和水等環境質量在線監測、空氣質量預測預警、污染源全過程物聯網監控等信息資源,提高環保信息服務質量和應用效能。建設由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企業及公眾多方參與的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跨系統的協同環境監管平臺,搭建面向公眾和社會組織的數據開放與共享平臺,實現環境監管主體多元化、監管內容全面化、監管范圍全覆蓋及監管過程動態化,構建“智慧環保”體系。建設林業大數據管理體系和服務平臺,加強對森林培育、森林碳匯、物種保護、災害防控等的動態監測和智能管理,提供個性化林業網絡數據服務。(省環境保護廳、林業廳)

——加快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建立健全全員人口、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數據庫,打造覆蓋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計劃生育和綜合管理業務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加快建設醫療健康管理和服務大數據應用體系,探索健康醫療服務新模式,推進精準醫療。鼓勵和規范有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醫療大數據新應用研究,構建綜合健康服務應用體系。(省衛生計生委,廣東保監局)

——加快教育大數據應用。建立全省教育基礎數據庫,建設省級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教育基礎數據的收集和共享。制定全省教育數據規范和交換標準,建立教育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建設教育規劃與決策支持系統和師生成長監測分析系統,加強教育數據統計分析和綜合利用。推動跨行業、跨層級的教育資源個性化推送和按需服務。(省教育廳)

——加快文化大數據應用。加強公共文化數字資源整合,加強多網、多終端應用開發,建設公共文化數字資源群。推進全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圖書館推廣、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等工程,建設數字公共文化服務信息管理平臺,重點打造廣東公共文化云和全域共享、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網絡。依托粵媒體云平臺、版權大數據云平臺,建設“智慧廣電·高清廣東”,促進文化消費。(省文化廳、新聞出版廣電局)

——加快旅游大數據應用。建設全省旅游大數據云平臺和應用平臺,探索開展旅游與交通、公安、氣象、環保等跨部門數據融合和協同創新,逐步向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及電子商務平臺開放旅游數據資源,實現對旅游城市、重點景區游客流量的監管、預警和及時分流疏導。(省旅游局,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交通運輸廳、氣象局)

——加快住房城鄉建設大數據應用。以城鄉空間信息為基礎,歸集、整合、關聯全省城鄉規劃成果數據、建設工程項目綜合管理數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數據、城鄉基礎設施數據、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數據、行政執法監察數據、工程建設標準成果數據,以及企業資質、個人執業資格等方面信息數據資源,構建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大數據庫,為全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實現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公安廳、國土資源廳、工商局)

——加快食品藥品大數據應用。實施“互聯網+食品藥品監管”行動,建設省級食品藥品監管大數據中心,以及從省到街道的四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統一信息網絡,打造“智慧食藥監”一體化信息平臺,服務公眾、企業和監管執法者,提升食品藥品監管效能,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加快氣象大數據應用。搭建氣象大數據平臺,加快智慧氣象建設,為政府部門、社區和市民提供種類豐富的觀測資料和天氣預報、災害天氣預警信息等服務,強化氣象大數據在農業生產、城市運行管理、城鄉規劃評估、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森林火險預警監測、交通旅游、公共衛生安全管理、水上作業與救護等領域的應用。(省氣象局)

專欄4 運用大數據推動民生服務普惠化工作任務

——到2018年,大數據在民生服務各領域逐步應用并取得初步成效。交通運輸領域:實現對全省50%以上交通基礎設施的智能感知覆蓋,全省城市道路實時車流速度采集率達40%,基本建成全省綜合運輸公共信息服務大數據平臺。社會保障領域:完成90%全省人社業務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融合,以及全省人社數據庫、一卡通數據庫及數據交換平臺、數據整合服務平臺等支撐平臺建設,實現全省各項業務數據實時向省級匯聚整合和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環境保護領域:完成省、市、縣三級環保管理業務和數據的整合,初步建立互聯互通的協同環境監管平臺。醫療健康領域:基本實現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與各地各區域健康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教育領域:建成全省教育基礎數據庫和省級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文化領域:建成集圖書、文博、群文、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版權等集文化生產、傳承、傳播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旅游領域:基本建成全省旅游大數據云平臺和應用平臺。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逐步實現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基礎數據分類集中。食品藥品領域:形成完備的食品藥品監管大數據,全省各類獲證監管對象在“智慧食藥監”平臺建檔率大于90%,食品重點監管品種可追溯率達到90%以上,建設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企業服務平臺,并初步形成大數據分析決策機制。氣象領域:初步建成氣象大數據平臺,實現在經濟社會發展、政府決策和各部門間的廣泛共享。

——到2020年,大數據在民生服務領域深入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交通運輸領域:實現對全省70%交通基礎設施的智能感知覆蓋,全省城市道路實時車流速度采集率達50%,基本建成綜合運輸公共信息服務大數據中心。社會保障領域:全省100%人社業務數據實現省級集中管理,在社會保險、社會就業、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等領域廣泛應用大數據技術,建成精準智能的社保大數據應用體系。環境保護領域:建成協同環境監管平臺和數據開放與共享平臺,大數據平臺為環保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醫療健康領域:建成互聯互通的全省全民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實現衛生計生一網覆蓋和政府社會資源融合。教育領域:基本建成教育規劃與決策支持系統和師生成長監測分析系統,實現教育資源個性化推送和按需服務。文化領域:基本建成覆蓋全面、內容豐富、功能完善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實現“智慧廣電·高清廣東”。旅游領域:基本形成以旅游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初步建成智慧城鄉空間信息服務平臺,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提供有效的宏觀調控決策依據。食品藥品領域:“智慧食藥監”進一步完善,全省各類獲證監管對象在“智慧食藥監”平臺建檔率100%,無證監管對象在“智慧食藥監”平臺建檔率大于80%,建檔的監管對象100%實現風險等級管理,食品重點監管品種可追溯率達到95%以上。氣象領域:“智慧氣象”深入應用,為市民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氣象服務。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打造新經濟增長點。

1.運用大數據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推進工業大數據應用。運用大數據驅動智能制造加快發展,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面向智能制造單元、智能工廠以及物聯網應用的低延時、高可靠的工業互聯網,支持工業企業開展設備、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數據自動采集和大數據分析,形成制造業大數據存儲中心和分析中心,建設一批數據工廠、智能工廠。支持工業企業運用大數據發展數字化3D打印、個性化定制、在線支持等全生命周期運維,推動綠色制造新技術與設備開發。引導工業企業挖掘利用產品、運營和價值鏈等大數據,實現精準決策、管理與服務。重點在汽車和摩托車制造、家電、五金、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民爆、建材等行業,組織開展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示范。(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推進服務業大數據應用。發展電子商務大數據,支持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大數據挖掘分析,提供按需、優質的個性化服務,鼓勵企業發展移動電子商務、社交電商、“粉絲”經濟等網絡營銷新模式。利用大數據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開展物流大數據應用試點示范,推進物流智能化,發展物流金融、物流保險、物流配送等物流新服務。利用大數據支持品牌建設、產品定位、精準營銷等,研發面向服務業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創新商業模式、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衛生計生委、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旅游局、金融辦)

——推進農業大數據應用。建設農村信息化“先導村”,構建面向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統籌農業數據資源,推動我省農業大數據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業務協作協同。鼓勵電商、商貿、金融等企業建設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網上農產品交易平臺,引導貧困地區農民開辦“農家網店”,運用大數據推動精準扶貧脫貧。(省農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扶貧辦、通信管理局)

專欄5 運用大數據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工作任務

——到2018年,建成60個左右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建設15家左右數據工廠。大數據在電子商務、物流等服務業領域廣泛應用,服務業大數據應用能力和服務質量初步提升。建成15個左右農村信息化“先導村”,大數據在農業領域得到初步應用。

——到2020年,建成100個左右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建設30家左右數據工廠。大數據在電子商務、物流等服務業領域深入應用,服務業大數據應用能力有效提升,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建成25個左右農村信息化“先導村”,大數據在我省農業信息化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支撐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運用大數據促進創業創新。

——推動大數據服務大眾創業。發展創客空間、開源社區、社會實驗室、智慧小企業創業基地等眾創空間,打造適應大數據創業的新型孵化平臺,支持種子期、初創期大數據領域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廣州、深圳等地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骨干企業,建設大數據產業孵化基地,培育基于大數據分析應用的企業。支持大型互聯網企業及基礎電信企業利用技術優勢和產業整合能力,向大數據領域的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開放接口資源、數據信息、計算能力、研發工具等,降低創業的技術和關鍵資源獲取成本。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研發一批大數據公共服務產品,推動不同行業、領域大數據的融合,提高服務能力。支持高校教師開展大數據領域的創業。(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通信管理局)

——推動大數據服務萬眾創新。支持互聯網、電信、金融、能源、流通等企業與其他行業開展大數據融合與應用創新,大力發展信息消費。鼓勵和支持企業和公眾挖掘利用政府和社會的開放數據資源,創新商業模式,開發互聯網創新產品。組織開展大數據創業創新開發競賽,支持大數據創新創業項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支持傳統企業運用大數據推進互聯網轉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金融辦)

——推動數據應用新業態發展。推動不同行業大數據的聚合、大數據與其他行業的融合,提升行業大數據資源的采集獲取和分析利用能力,挖掘數據資源支撐創新的潛力,重點培育互聯網金融、數據服務、數據探礦、數據化學、數據材料、數據制藥等新業態。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拓展互聯網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大力發展科技大數據,推動知識服務大數據應用。鼓勵企業和公眾依托行業大數據創新平臺開展數據挖掘和分析,催生新應用新業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商務廳、食品藥品監管局、金融辦、人民銀行廣州分行)

——推動大數據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融合發展。支持企業在大數據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集成領域的創新,研發推廣社交、娛樂、學習、出行、餐飲、新聞資訊、廣播影視等領域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發展物聯網大數據采集、挖掘等物聯網增值服務,以及融合大數據技術的云計算專業服務和增值服務。運用大數據推動“車聯網”發展,提供餐飲酒店預定、道路救險、車輛維修等增值服務。支持各地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領域的應用,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建設。支持廣州時空信息云平臺試點、中山北斗城市大數據應用示范項目建設。重點推動廣州、深圳、珠海等國家智慧城市和粵東西北地區智慧城鎮建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民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文化廳、新聞出版廣電局、食品藥品監管局、旅游局、金融辦)

專欄6 運用大數據促進創業創新工作任務

——到2018年,建設15個左右大數據新型創業孵化平臺,支撐600個以上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基于大數據的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形成3-4個大數據產業孵化基地。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大數據與物聯網、云計算加快融合發展,珠三角智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20年,建設20個左右大數據新型創業孵化平臺,支撐1000個以上創新創業項目落地。涌現一批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的大數據新業態,形成5個以上大數據產業孵化基地。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實現大數據與物聯網、云計算融合發展,珠三角世界級智慧城市群基本建成。

3.完善大數據產業鏈。

——健全大數據產品體系。一是發展大數據硬件產品制造。發揮我省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優勢,大力發展海量數據存儲設備、高性能計算機、網絡設備、智能終端、數據采集產品以及大數據一體機等大數據硬件產品制造,推動自主可控的大數據關鍵裝備產業化。二是發展大數據軟件及應用服務。重點發展大型通用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軟件、大數據分析挖掘軟件、數據可視化軟件、非結構化數據處理軟件等軟件產品。鼓勵企業創新數據共享機制,探索大數據采集、存儲、分析、應用以及數據安全等各環節的新型商業模式,開發面向政府、企業和個人的數據服務。支持企業開發與重點行業領域業務流程及數據應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數據解決方案。三是發展大數據信息技術核心基礎產品。以大數據應用為牽引,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型電子元器件、電子專用材料和設備等基礎電子產品,以及基礎軟件、嵌入式軟件、工業軟件、信息安全軟件等核心軟件,提升我省信息技術基礎能力,推動新興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優化大數據產業布局。抓住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的契機,支持廣州、深圳重點發展大數據關鍵技術產品和創新服務,打造大數據產業核心集聚區,以“雙核”驅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政產學研用多方聯動、大中小企業協同合作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支持珠江東岸依托電子信息產業走廊,珠江西岸依托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推動大數據在電子信息和先進裝備制造領域的全流程應用,打造大數據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支持粵東地區發揮海纜資源優勢,運用大數據重點發展智能電網、智慧旅游和智能制造。支持粵西地區發揮臨港優勢,運用大數據重點發展智慧空港物流、智慧海洋漁業以及鋼鐵、石化、五金等臨港重化工業。支持粵北地區依托生態型新區建設,運用大數據重點發展智慧農業和智慧旅游,以及稀土材料、有色金屬和特色農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農業廳、海洋漁業局、旅游局)

——引進建設大數據重大項目。圍繞研發設計、終端制造、平臺構建、應用服務等大數據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強招商引資,全力引進國際領先的大數據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支持省內具備較強實力的企業投資建設大數據軟硬件產品及應用服務等項目,打造具有核心技術自主權的大數據產業鏈。(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

專欄7 完善大數據產業鏈工作任務

——到2018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大數據帶動信息技術核心基礎產品若干領域取得突破,引進建設一批大數據產業鏈重大項目,大數據產業發展初步形成區域特色。

——到2020年,形成一批融合大數據的新興信息技術、產品、系統和服務,若干大數據產業鏈重大項目落地集聚發展,大數據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形成較為完善的大數據產業鏈。

4.強化大數據產業支撐能力建設。

——推動大數據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重點突破大規模數據采集和預處理、大規模分布式數據存儲與處理、分布式內存數據庫、大數據挖掘等關鍵共性技術,以及云產品及服務風險識別與分析、訪問應用控制和數據安全審計等大數據安全防護核心技術,建立大數據關鍵技術專利池,形成安全可靠的自主核心大數據技術體系。依托大數據產業技術聯盟、相關行業協會以及科研機構、高校,推動企業在數據采集、存儲、應用等領域開展協同創新,促進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重點推動新一代超高速無線局域網系統(EUHT)研發推廣應用。支持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提升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知識發現能力和輔助決策能力。(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知識產權局)

——促進數據資源流通交易。以國有企業控股、混合所有制和市場化運作方式,統籌建設省大數據交易中心,為政府機構、科研單位、企業以及個人提供數據交易和數據應用服務。建立數據資產評估、數據資源交易機制和定價機制,規范數據交易行為,明確數據交換、交易界線,形成有效、便捷、公平、公正的數據匯集、整理、加工、存儲、定制等商品化運作機制。(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國資委、金融辦)

——培育大數據骨干企業和創新型中小微企業。重點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數據骨干企業和國際領先的大數據核心龍頭企業。支持企業開展并購,搶占大數據產業的核心價值環節,加快做大做強。大力培育大數據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持其開發專業化的行業數據處理分析技術和工具,圍繞大數據骨干企業提供專精特新的協作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商務廳、國資委)

——建設大數據產業園區。支持和引導各地依托數據中心基地和具備產業基礎的產業園區或集聚區,搭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培育集聚一批創新型大數據企業,建設大數據產業園區。重點推動廣州中新知識城大數據產業園、肇慶大數據云服務產業園、云浮華為云計算產業園、佛山中興通訊華南大數據產業園、汕頭大數據創新產業園、中山大數據產業園以及江門“珠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支持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建設面向港澳和國際的大數據服務區。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市積極創建大數據領域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商務廳)

專欄8 大數據產業支撐能力建設工作任務

——到2018年,大數據若干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省大數據交易中心建成投入運營。引進和培育5家左右國際領先的大數據核心龍頭企業,100家左右大數據應用、服務和產品制造骨干企業。建設10個左右大數據產業園(其中2-3個創建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園),聚集300家左右創新型大數據相關企業。

——到2020年,大數據產業技術水平全國領先。省大數據交易中心提供較為成熟的數據交易和數據應用服務,形成完善的數據資產評估、數據資源交易機制和定價機制。引進和培育8家左右國際領先的大數據核心龍頭企業,200家左右大數據應用、服務和產品制造骨干企業。建設20個左右大數據產業園(其中3-4個創建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園),聚集1000家左右創新型大數據相關企業。

(四)強化安全保障,促進大數據健康發展。

1.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加強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防護。開展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研究和基于大數據的網絡安全技術研究,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網絡安全制度。建立大數據安全評估體系。明確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開放等各環節保障網絡安全的范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完善安全保密管理規范措施,切實保障數據安全。(省網信辦、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科技廳、保密局、通信管理局)

——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做好大數據平臺及服務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評測、應用安全評測、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加快建設網絡安全標準和檢測服務平臺,建立完善金融、能源、交通、電信、統計、廣播電視、公共安全、公共事業等重要數據資源和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防護體系。加強對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軍工科研生產等信息的保護。(省網信辦、公安廳、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新聞出版廣電局、保密局、通信管理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

專欄9 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工作任務

——到2018年,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防護取得積極進展,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初步構建省、市兩級電子政務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重要信息系統的基礎信息網絡安全防護能力進一步提升。

——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省、市、縣三級電子政務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信息化裝備安全可控水平明顯提升,重要信息系統的基礎信息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明顯增強。

2.完善大數據安全支撐體系。

——提升重大網絡安全和風險識別的大數據支撐能力。建立網絡安全信息共享機制,推動政府、行業、企業間的網絡風險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網絡安全重大事件進行預警、研判和應對指揮。加強大數據環境下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的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省網信辦、經濟和信息化委、公安廳,省科技廳、保密局、通信管理局)

——推動大數據相關安全技術研發和產品推廣。支持大數據安全產業發展,重點推動數據加密、數據脫敏、訪問控制、安全審計、數據溯源、基于大數據的網絡態勢感知等大數據相關安全技術研發和產品推廣。完善網絡安全保密防護體系,采用安全可信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基礎設施關鍵設備安全可靠水平。在全省組織開展“海云協同移動通信系統”項目應用示范。(省網信辦、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科技廳、保密局、通信管理局)

專欄10 大數據安全支撐體系建設工作任務

——到2018年,網絡安全保密防護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對網絡安全重大事件的預警、研判和應對指揮能力進一步增強,初步形成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電子政務網絡信息安全監測、預警、處置和反饋體系。“海云協同移動通信系統”項目應用示范取得初步成效。

——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網絡安全保密防護體系,對網絡安全重大事件的安全預警、研判和應對指揮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的電子政務網絡信息安全監測、預警、處置和反饋體系。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相關安全技術和產品廣泛應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在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框架下,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大數據管理局)牽頭建立省大數據發展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對全省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工作的統籌協調。組建省大數據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為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等服務。省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制定本部門推進大數據產業形成與應用的實施方案。各地要明確負責大數據工作的職能部門,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促進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方案。本行動計劃的推進落實工作,列入省政府重點督辦事項。(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府辦公廳)

(二)加強大數據法規制度建設。

適應大數據發展需求,研究推動大數據地方立法。圍繞大數據安全、數據資源開放和利用等關鍵環節,推動制定數據公開、數據安全、數據資產保護和個人隱私保護的地方性法規,保障和規范大數據發展。研究推動網上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工作,界定個人信息采集應用的范圍和方式。推動出臺基礎信息網絡和關鍵行業領域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條例,保障網絡數據安全。(省法制辦,省網信辦、經濟和信息化委、統計局、保密局)

(三)健全市場發展機制。

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快建立市場化的數據應用機制,營造活躍有序的數據市場環境。在保障公平競爭的前提下,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大數據產業,重點對政務數據、公共服務領域數據開展采集整理和挖掘分析。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合作,通過政府采購、服務外包、社會眾包等多種方式,依托專業企業開展政府大數據應用,降低社會管理成本。大力推動大數據應用試點示范,加快大數據推廣應用,培育大數據應用市場。(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省各有關部門)

(四)加強大數據標準規范建設。

加強大數據標準規范體系研究,構建大數據產業標準體系和統計指標體系,加快建立公共機構的數據標準和統計標準體系,推進大數據采集、管理、共享、交易等標準規范的制定和實施。統一政務數據編碼、格式標準、交換接口規范,研究制定一批基礎共性、重點應用和關鍵技術標準。建立關鍵標準驗證平臺,開展標準驗證和應用試點示范。建立標準符合性評估體系,強化標準培育服務市場和支撐行業管理的作用。支持我省企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主導或參與大數據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修訂。(省質監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統計局)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統籌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2016-2020年,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省電子政務數據中心建設。創新符合大數據企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造良好融資環境。加大對省大數據重點項目在項目核準、財稅優惠、用地保障、電力保障、經費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大數據骨干企業給予大型骨干企業相關政策支持。粵東西北地區及江門、肇慶、惠州等地符合條件的大數據產業園可享受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政策。完善政府采購大數據服務、大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等政策。(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地稅局、知識產權局、金融辦、國稅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廣東證監局、廣東保監局)

(六)加強大數據人才培育與引進。

支持省內高校開設大數據相關專業,開展大數據專業人才的學歷教育,建設大數據教學實踐基地和新型大數據人才培育基地,培育數據分析師、數據咨詢師等專門人才。鼓勵采取跨校聯合培養等方式開展跨學科大數據綜合型人才培養。推進大數據人才職業化,制訂大數據技術職業規范,在企業推行首席數據官制度。鼓勵企業與高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支持企業建立大數據培訓和實習基地。引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大數據領域高端專業人才和團隊,重點引進培育數據科學家。(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科技廳)

(七)加強宣傳推介與交流合作。

以應用示范帶動大數據的宣傳教育,舉辦工業等領域大數據應用優秀項目成果展,在全社會樹立大數據意識。推進泛珠區域和粵港澳臺合作,促進省際及跨境的大數據產業和應用共同發展。加強與國內外相關組織的合作,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到國內外進行大數據學習交流。利用各種招商平臺,積極宣傳推介我省大數據產業投資環境和政策措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商務廳、外辦、港澳辦、臺辦)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晴隆县| 博白县| 新河县| 淅川县| 民丰县| 英山县| 延津县| 蓬莱市| 三都| 道真| 台北县| 淮南市| 平利县| 德保县| 高台县| 文安县| 通化县| 宁德市| 阳信县| 安顺市| 永城市| 嵊州市| 苏尼特左旗| 泸州市| 开化县| 南昌市| 静乐县| 句容市| 灵武市| 紫阳县| 修水县| 呼图壁县| 堆龙德庆县| 息烽县| 中超| 太原市| 林西县| 沁阳市| 阜阳市| 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