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會的到來,“大數據”再次成為媒體報道的高頻詞匯。利用大數據打造智慧城市、提高扶貧精準度、關注農業發展、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業發展、建立兩會大數據平臺……兩會委員“提案夾”中關于大數據的提案層出不窮。
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今年重點關注了農業大數據應用層面的問題。其中,建立全國范圍內的農業大數據平臺被他視為實現“智慧農業”關鍵。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確定了大數據發展的國家頂層設計,大數據與農林牧漁等傳統行業的結合已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劉漢元介紹說, “‘智慧農業’已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關鍵詞,讓大數據這個‘現代工具’充分發揮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已變得至關重要,刻不容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提出,應當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收集、分析和解決大量分散居住老年人群的養老需求是重要基礎。”
“養老服務的公共數據共享困難是另一大難題。”徐曉蘭說。目前,國內有關部門在數據擁有和使用方面存在障礙,未能形成諸如周邊居住環境、醫療機構配比、社區活動中心數量及分布等老齡人群公共服務數據的互通和訪問。諸多“信息孤島”導致信息的不完整和重復投資建設,不利于居家養老服務業的統一高效發展。
還有代表委員建議兩會也應采用大數據技術。吳仁彪委員認為,應建立兩會大數據平臺,充分收集兩會代表委員在兩會期間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包括議案提案,大會和分組會議發言完整話音,媒體采訪話音視頻數據等。
會議結束后,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整理分析,看兩會代表、委員共同的關注點是什么?有什么建議?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數據,能夠聚類分析,為政府決策提供幫助。
但在國內,最擅長大數據技術的多為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而非政府。如何將二者打通,實現技術共享成為大數據在政府推行的難點。
不久前,阿里云的一項動作值得關注。3月2日,阿里云宣布進一步輸出大數據計算能力,推出“郡縣圖治”2.0版本。通過這款產品,各地的縣長們可以快速的搭建一張全面反應地方經濟數據的大屏幕,實時了解經濟態勢、產業特點、內需消費等關鍵數據走勢,使政府決策更科學化、精細化。
“郡縣圖治”全面整合的線上線下經濟數據,采用了阿里云先進的DataV數據可視化技術進行呈現。這項技術曾為阿里巴巴的雙11、雙12以及日常運營提供決策參考。因此,可以說這是“馬云同款”數據大屏。
這種將大數據能力變成標準化產品的方式,使得政府和BAT等互聯網巨頭站在同一個技術起跑線上。政府能否用好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