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傳統新聞的生產理念以及生產方式已然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新聞行業在前行過程中,不斷自我修正、自我提升的必然結果。
一、數據新聞的特征分析
首先,“視圖”結合的敘事方式。“數據新聞”采用全新的報道方式,顛覆了以往單純以“文字”為中心展開敘事的基本模式。面對復雜多變的信息內容,圖文不僅增加了新聞的可視性,也便于利用“受眾對于新聞要點的記憶和理解程度”來展開新聞創作。
其次,開啟“議程設置”,引發多樣化報道。在面對某些重大新聞事件時,較之傳統媒體“千篇一律”,數據新聞則可以為受眾“設置議程”,主動引導關注度,對同一新聞主題以不同的或自己所獨有的闡釋角度進行“解碼”式創作,找到更貼近于個人日常生活的報道角度。
最后,數據新聞的出現,迫使記者由“信息記錄發布員”轉變為“全能記者”。這種變化促使新聞記者通過提高對數據分析的能力來強化自身的“新聞敏銳度”,從而在面對互聯網紛繁復雜的各類信息時,能夠去粗取精,游刃有余。
二、大數據時代新聞生產的新變
(一)新聞生產理念的變化
“數據新聞”的出現顛覆了以往固有的新聞生產理念,深入挖掘和利用數據的價值、以數據為生產力成為大數據時代全新的指導思想和新聞生產理念。同時,可以預見的是這種生產理念上的變化,對以報紙為核心的傳統紙媒行業亦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將在內容產出、深度報道、甚至是編輯排版等多方面,引發一場場更為深邃的變革,具體來說這一系列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數據新聞的出現”突破了傳統媒體對新聞生產的“壟斷”,改變新聞生產的格局。
其次,大數據可以通過關聯事物預測事物的變化發展走向,推動媒體展開預測性評論或報道。
第三,推動個性與“定制”性新聞服務,轉變以往讀者單向受眾的身份定位,促進客戶與新聞媒體之間的良性互動,提升廣大用戶對新聞生產的關注與參與程度。
(二)新聞隊伍結構的變化
較之傳統媒體,大數據時代的新聞生產需要的是以高度信息處理能力和深度數據分析能力雙向加持的全新報道方式。這種轉變的大環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結構上的變化。換言之,從此刻起,記者并非是單純進行采訪記錄的一群人(或是一種職業),新聞主播也不再是單純坐在演播室里進行“朗讀”的職業種類。大數據時代讓記者、主播、評論員之間的崗位定責出現交叉,也需要其各自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擴充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職業素質,將其培養成能夠進行信息分析、數據挖掘以及計算機應用等多“功能”的復合型人才,以迎接數據時代對新聞生產的高度要求。
(三)新聞報道方式的變化
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新聞”同樣激勵以及刺激新聞報道方式發生變化。傳統新聞報道要求準確、客觀、時效性強,“數據新聞”在此基礎之上,更強調信息內容的完整、深入,更具有說服力,同時要求視覺感官上的便捷可視。伴隨著計算機應用以及人工智能化科技終端的不斷普及,新聞報道的方式也逐漸呈現出多樣化和形象化的趨勢。較之傳統媒體,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聞報道依靠不斷科學化的調整以及規范化的運作,在實際報道過程中不斷創新方法,作用于實踐,從而讓新聞生產環節在各類信息迸發的數據資源之中,不斷發現新規律、掌握新趨勢和新動向,探索新方法,對未來新聞行業的發展產生突破性的意義。
三、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新聞生產從理念到生產方式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這不僅為新聞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不可回避的挑戰。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大數據信息處理技術并非萬能,也不可能實現對傳統新聞生產的徹底替代。身為新聞工作者只有審時度勢,吸收和借鑒大數據的優勢加以利用,同時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強化計算機操作應用以及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時代需要,致力于新聞產業未來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林森,馬慧娟,張東岳。大數據對新聞生產的影響[J]。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2014(03).
[2] 王悅。大數據背景下數據新聞的理念及中國實踐探析[J]。今傳媒,2015(06).
[3] 單曉穎,吳曉輝。淺析大數據對新聞采訪活動的影響[J]。新聞知識,2015(01).
[4] 劉義昆,趙振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生產:理念變革、產品創新與流程再造[J]。南京社會科學,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