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拓展互聯網經濟空間作出了重要論述,強調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數據驅動”成為新的全球大趨勢。大數據正日益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國家競爭戰略正從對資本、土地、人口、資源/能源的爭奪轉向對大數據的爭奪。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的大數據,正在成為世界多國全面提升現代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大數據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驅動力。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網絡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與普及,社會信息化進程進入數據時代,海量數據的產生與流轉成為常態。未來20年,全球50億人將實現聯網,“人人有終端、處處可上網、時時在鏈接”,這將使全球數據量呈幾何式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數據使用量將達到約40ZB,將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成為新的重要驅動力。
其次,大數據將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和核心資產。大數據時代,世界各國對數據的依賴快速上升,國家競爭焦點已經從資本、土地、人口、資源的爭奪轉向了對大數據的爭奪,對大數據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爭奪日趨激烈。大數據使得數據強國與數據弱國的區分不再僅僅以經濟規模和經濟實力論英雄,而是在一定程度還要看一國大數據能力的優劣。
第三,大數據將給國家治理方式帶來重要變革。大數據時代,單純依靠政府管理和保護數據的做法容易使政府在面對大規模而復雜的數據時應接不暇,而大數據可以通過對海量、動態、高增長、多元化、多樣化數據的高速處理,快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提高公共決策能力。
最后,大數據安全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安全之一。當前,借助大數據發展,美國等發達國家全球數據監控能力升級,美國推出相關重要戰略規劃,以確保自身在網絡空間和數據空間的主導地位。數據安全的威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各種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機構所承載著的龐大數據信息,如由信息網絡系統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水、電力、交通、銀行、金融、商業和軍事等,都有可能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大數據安全已經上升為國家安全極為關鍵的組成部分。
當前,大數據時代正在來臨,一切挑戰也才剛剛開始,需要全面提升大數據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現代治理方面的重要地位。
大數據對于中國的戰略意義毋庸置疑。據統計,2013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為34.3億元,同比增長率超100%,未來一段時間將持續快速增長。有預測顯示,2013年至2025年,互聯網將占到中國經濟年增長率的0.3%至1.0%,互聯網將可能在中國GDP增長總量中貢獻7%至22%。這充分說明,我國已經具備建設數據大國的潛在優勢。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大數據的創新發展,準確把握大融合、大變革的發展趨勢,制訂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發展的行動計劃,特別是《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為我國大數據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具有深遠影響。
當前,我們正在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大數據、大數據治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與時代的發展深深地“鑲嵌”在一起。大數據時代現代治理的一個重點是數據治理,主張推動G2G、G2B、G2C的數據開放與共享,激發全社會的智慧和創意,充分釋放數據的附加值,大數據也為“精準治理”“高效治理”創造了新的手段。因此,數據的生產、加工、開放、共享與流動的過程就變成了一種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共創運動”。
例如,美國等發達國家通過開放數據與共享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和商業價值,為美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氣象數據的公開。美國公開來自政府衛星和地面氣象站的數據直接推動了美國氣象信息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包括氣象預報,商用農業咨詢服務,以及新的保險服務等。
歸根結底,大數據最大的價值是通過數據提高社會生產力,將大數據作為未來新興增長點培育和挖掘,推動經濟發展和創新創業。鑒于目前我國的人口要素紅利在減弱,土地、資源、環境等生產要素日益緊張,將大數據作為新的重要生產要素釋放出來,建立多元參與的協同創新聯盟,產學研合作集成研發能力,激勵基于大數據資源進行創新創業,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對于還屬于工業化階段的我國來講,通過大數據實現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必須進一步做好大數據與工業寬帶建設的對接,率先將工業寬帶的傳輸、工業大數據采集、數據中心的計算應用等環節流程整合起來,建立完善的工業互聯網體系。
擁抱大數據,迎接新挑戰,搶抓新機遇,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全球數字化發展大勢,樹立全新的數據經濟發展觀,打造國家數據發展的創新生態體系,培育世界級大數據公司,構建創新開放共享的產業發展環境,加快大數據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的融合創新,這是促進中國數據經濟發展的戰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