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顧名思義海量數據。初見會覺得是一個極大的整合體,將海量數據聚集到一處。隨時需要隨時來找。但實質上,真正的大數據除了海量,還應涉及到一個關鍵詞,那便是——智能。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不應是一個數據收集歸類庫,而應該是“智能數據整合裝置”。這一點上,不可否認百度做的不錯,但稱不上極好。
真正的大數據時代應該沒有喜不喜歡只有愿不愿意。
現階段通過所謂的大數據功能,搜索引擎、電商平臺、社交平臺都可以根據用戶喜好進行熱點推送。除去那些商家花錢的硬推廣告之外還是有許多按照個人喜好推送的物件和消息的。以購物為例,某階段,用戶需要某些東西進行了搜索購買,但因為頻繁搜索,被半智能的大數據定義為“喜歡”于是進行了相關信息推送。
但這些物件已經購買完畢所以在推送不會因為好奇和喜歡再次重復購買。真正的大數據在這一塊可以做的更全面。比如用戶購買的是一箱蘋果,那么可以智能識別一到兩周后再次推送。而用戶買的是紅酒則自動推送冰桶、啟瓶器、高腳杯或是雪碧。所以真正的大數據推送信息不應根據喜歡偏好進行,而是應該通過是否愿意接收這些訊息進行推送。
當真正的大數據時代來臨安全也許根本不是問題。
很多人會擔心那些出現在互聯網身上的安全隱患統統會出現在物聯網身上,而在物聯網上的安全問題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傷害。當然,這很多人之中包括筆者。而經過對大數據的深入了解,和對大數據未來發展的預估。筆者突然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實時:物聯網的正常運行和發展離不開大數據,而真正的大數據要比人類聰明的多。
大數據是集合了人類所有的智慧結晶和數據資源,同時,完善的大數據具有自我手機學習功能。在日前召開的2015中國大數據技術大會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張曉東教授表示,現階段我們所應用的大數據中的數據采集90%源自近兩年。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化的加強和可穿戴設備的興起,人們的每一個行為和操作都可以被精確采集并收入大數據庫。
這樣比任何人都知識量豐富的大數據即便遇見大腦80%倍應用的人類也是可以對抗的,而人們只要在硬件裝置設置上標注上“不準害人”并精確的列出圓滿的不傷害人類條例。就可以將物聯網安全交給大數據去處理了。無論是黑客攻擊還是區域故障。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大數據的全部潛能都被完整開發出來,也就是不僅可以根據需求供給還能自主判斷供給的時候。當然這是一條艱辛的路。張教授將實現大數據完全顛覆人類生活的時間定義在二十年之后。或許還會更久。
大數據時代來了嗎?來了!只是還在行走和進化,還不是最理想最完整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