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來,大數據是一個被頻繁提及的詞匯。不管是近幾天麻涌舉行的五礦物流麻涌基地發布會上,還是在智博會配套活動中國(東莞)云計算高峰論壇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研究者對大數據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越來越多的東莞企業表示想要做好大數據運營,但是,大數據要用好并不容易。
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大數據技術,是指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大數據聽起來似乎很高深,但其實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一個消費者在淘寶上搜索了泳鏡,接下來他在打開許多網站時都會看到游泳衣、游泳圈等相關產品的廣告。這,就是當前大數據營銷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
前不久,陳國良和石鐘慈兩名專門研究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工程院院士在東莞進行了一次大數據的知識普及講座。
據陳國良院士介紹,2012年3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次研究計劃上提出了大數據概念。“大數據”的說法由此被全球范圍采用,而在此前,國內的研究者一般稱其為天文數據、海量數據或者巨量數據。不管是物聯網設備的傳感器、科學研究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善于用好大數據技術,則可以從這些數據中挖到“黃金”。
不過,陳國良也表示,大數據的結果很有價值,但千萬不能陷入大數據獨裁主義,人,才是大數據的第一要素。當然,要求所有企業都具有大數據分析能力。
陳國良所說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便是大數據的組成部分。隨著大數據的應用日漸廣泛,影響日漸深遠,大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也日漸顯著。
大數據思維,就是能夠正確利用好大數據的思維方式。大數據并不是指任何決策都參考數據,也不是要求所有問題都足夠精準,更不是花巨資打造大數據系統或平臺,而是在應該讓大數據出場的地方把大數據用好。
要用好大數據,首先應該采集大數據。與傳統的調查問卷等搜集信息數據的方式不同,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采集是“無限的、無意識的、非結構化的”數據采集。各種紛繁復雜的行為數據以行為日志的形式上傳到服務器中,隨用隨取。此外,分析數據使用了專門的數據模型。最值得一提的是,大數據可以根據營銷、決策等特定問題,從數據庫中調取海量數據進行挖掘以完成數據驗證,甚至可以得出與常識或經驗判斷完全相異的結論出來。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時候,大數據的價值正是體現在這樣與直觀判斷大相徑庭的地方。對此,陳國良也表示,“大數據分析結果有時候沒有理論支撐甚至無法證明,不過分析仍然有效,技術仍然在發展!”陳國良還為東莞有意進行大數據挖掘的企業支招說,大數據的獲取,不能依靠隨機采樣,也不能強求精確性,甚至分析結果也難以解釋其所以然,不過能用就好,以后可以慢慢再弄清其中的科學原因。
業內人士分析說,大數據的應用領域正在逐步增加。一方面,東莞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對用戶行為與特征作出分析。通過大量數據可以分析出用戶的喜好與購買習慣,甚至做到“比用戶更了解用戶自己”。此外,通過大數據可以支撐精準營銷信息推送。讓最精確的信息傳遞到正好匹配的客戶手中。
另外,通過大數據可以讓營銷活動能夠與用戶能夠產生“會心一擊”的效果,這種基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匹配實現的精準信息,能夠讓企業有效地取得客戶的歡心。
在陳國良眼中,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大數據是三位一體的,伴隨著萬物互聯的趨勢以及云計算逐步變得更加方便易得,價格低廉,大數據的應用場景以及應用的經濟類型也都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