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許多中小企業主聚在廣州“聽課”。
這是中國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主辦方請來的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阿里巴巴副總裁涂子沛,還有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等政府官員。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大廳擠滿了人,稍晚一點到只能站在后排。
阿里巴巴本就植根中小企業,副總裁涂子沛的發言顯得格外接地氣。他花了大部分篇幅介紹阿里巴巴去年推出的新平臺“淘工廠”。這位大數據專家還告訴企業主,淘寶平臺的數據顯示,男人一看球女人就網購。“數據表示著過去,但表達著未來。”
淘工廠助企業轉型
淘工廠是做什么的?用涂子沛的話來說,淘寶把商家搬到互聯網,淘工廠把工廠搬到互聯網。買家在淘工廠上尋找工廠,然后下單、生產。
他舉了一個案例。東莞一家做服裝外貿加工的工廠,在訂單越來越少、利潤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去年嘗試加入了淘工廠,在這個平臺上僅半年,就做到280萬的業務量,去年是100個客戶,今年目前已有270個客戶,85%的客戶下單,50%的客戶翻單,今年的銷售額預計突破1500萬。
去年3月正式推出的淘工廠平臺目前有1萬家的企業入駐,有3萬多活躍買家,日均成交量約500萬元。
淘工廠是基于互聯網的柔性制造,他反映的一個趨勢是個性化定制:多平臺、多款式、快速翻新、小批量。以上述東莞某服裝加工廠為例,他們在2013年外貿銷量2000萬,這背后是30萬件產品,現在出貨量是以前的一半即15萬件,但銷量達到了1500萬。這意味著每件產品的利潤比以前更高。首單量原來是平均3000件,現在是100件。
從淘寶賣家的角度來看,四川成都一家賣棉麻、刺繡的服裝公司在“雙11”找不到合適的工廠來為他生產,因為他們要為同一個款式生產檔次不一樣的產品,為覆蓋這些檔次,他需要找不同的工廠來為他生產,最后他們在淘工廠平臺上找到了這些工廠。
庫存是傳統企業的關鍵詞。由于在淘工廠上,買家可以找到多家工廠實現快速出貨,即使需要大批量出貨,也可以在7~10天內完成。這種銷售和生產的動態匹配能大量減少庫存。
大的工廠也意識到這種個性化生產浪潮。一家年產值6億的服裝生產企業專門抽出團隊來在淘工廠上做個性化生產。
數據:智能制造的土壤
涂子沛擅長大數據分析。他說,數據表示的是過去,但數據表達的是未來,通過數據可以更好地洞察客戶、分析市場、預測未來。
比如,淘寶平臺的數據顯示,男人一看球,女人就網購。涂子沛透露,平時是男女各半,大型球賽一開始,女性購物比例達60%。球賽剛開始就是交易量最大的時候。平臺上還可以看到,女性此時買的東西比平時買的東西更貴,平時嫌貴的東西此時咬咬牙就買了。“如果你是淘寶的賣家,掌握這個規律,就可以針對性來推產品。”
因此,今天企業的競爭不僅僅是勞動生產力的競爭,而是知識生產性的競爭,在平臺上誰可以更好地發現這個規律,誰就可以更好的變成利潤。“這就是數據的作用。”涂子沛說。
他認為,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差別就是數據化,阿里巴巴的宗旨除了“一切業務數據化”,還有“一切數據業務化”。也正是基于數據,阿里巴巴從電商公司變成金融公司。因為阿里巴巴掌握了平臺上所有賣家的數據,包括銷售量多少、利潤大概多少、資質如何。阿里巴巴可以憑借這些數據做預算發放貸款,幾分鐘就可以完成這一工作。
涂子沛還表示,云、網、端是未來企業的基礎設施。目前,在美國,有一半的中小企業都在云上,而中國的中小企業運用云服務的不到十分之一。亞馬遜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云服務的美國最大的供應商,迄今為止銷售是60億美金,中國最大的云服務提供商連這1/10都不到。阿里巴巴也將致力為中國企業提供云服務。
涂子沛不認同大數據是黃金和石油的說法,他認為這是1.0時代的說法,現在大數據是土壤,是智能社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