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底,一共已有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成為熱門IP,網絡文學迎來了大好時機,但目前連“什么是網絡文學”都并未形成統一定義,這種繁榮背后的諸多問題也值得探討。
網絡文學越來越成為文化產業中的焦點。截至2014年底,一共有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有90部計劃被拍成電視劇,24部被拍成電影。據市場第三方統計,到2015年網絡文學的產值規模能夠達到70億元。
這樣一片大好的數據背后,是否意味著我國網絡文學的發展已然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什么是網絡文學”,就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比如誕生于弄堂網文學板塊的金宇澄長篇小說《繁花》是否算作網絡文學?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平告訴早報記者:“會在定義上產生分歧,也說明了我國網絡文學發展還不成熟。”
9月24日至25日,“首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在上海舉行,對網絡文學的內容、讀者到管理狀況展開了一一探討。
內容:參差不齊并以類型化小說為主
在會上,“內容良莠不齊”成為與會者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閱文集團CEO吳文輝認為網絡文學已進入了繁榮發展階段,但他坦言也出現了作品數量多、精品少、抄襲模仿等屢禁不止的問題。
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網絡作協會長陳村表示,網絡文學一開始被質疑、被視為“垃圾”,但在當下成為作者以數十萬計、最活躍、最引人注目的文學形態。從1999年榕樹下網站第一次頒獎算起,網絡文學成為重要的文化現象僅僅花了十多年時間。
“網絡文學向來不缺內容,但泥沙俱下,許多作品題材雷同、情節拖沓、文字累贅甚至涉及暴力色情,而堪稱優質的作品和具有創作潛能的作者往往被湮沒。”在陳村看來,這是制約網絡文學產業越做越強的關鍵所在。同時,陳村表示當前網絡文學以類型化小說為盛,較為單一,“但我們期待的更加個人化的風格尚未出現。”
黃平則向早報記者表示網絡文學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內容模式化、同質化嚴重”。同時,他認為網絡作家有一種身份焦慮,他們急于在文學體系中找到合法性。
受眾:缺少針對讀者群體的研究
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2.85個億,占網民總體的42.6%,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2.49億,占網民總數42%。在江蘇作協黨組成員汪政看來,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并不一樣,尤其要加強對網絡文學讀者(用戶)的研究:“他為何點擊、為何欣賞、為何樂于做粉絲?”
黃平也表示:“今天網絡文學研究的關鍵不在文學本身,而在于它面對的讀者群 。”黃平告訴早報記者,從受眾層面分析,和網絡文學并列的應該是美劇或好萊塢電影。他分析,如今網絡文學讀者群呈現“高度青年化”特征,因為青年群體能在其中得到宣泄。“比如‘霸道總裁’系列,在傳統文學中是找不到的。”黃平認為若要有所倡導,就要注意把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和青年一代的想法貫穿起來。
“現在我們對網絡文學讀者群體的研究比較少。”在黃平看來,以往純文學中的“作家、作品研究”未必是研究網絡文學的最好辦法,但研究機構里針對讀者的研究方法又尚未成熟。
管理:規范發展是根本目的
據新聞出版管理部門的科研機構統計,目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達到3387億元的產值規模,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網絡出版物也已成為數字出版發展的主力軍。“在數據背后,網絡文學到底是不是一個強大的產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網絡出版監管處副處長程曉龍認為,目前我國網絡文學“大而不強,豐而不富,多而不優,快而不穩”。
程曉龍比喻,不少網絡文學企業還掙扎在生死線上,不少作家還徘徊在溫飽線上,不少作品還游走在存亡線上。他說:“當我們審視網絡文學發展的時候,還必須談論規則的問題、管理的問題。”
會后程曉龍接受早報記者采訪。對于網絡文學管理,他認為首先要研究網絡文學的發展規律,“網民寫作大多出于對文學的熱愛。在網絡文學發展的十多年中,我們沒有認真地審視過網絡文學的發展是否合理、有序。”
“有的網絡文學作品過于迎合讀者口味,寫一些感官刺激很強的文章。這跟商業模式有極大關系。因為網絡文學很大程度上是邊創作、邊傳播、邊消費,為了不斷地留住人氣,個別作者就會想盡各種辦法。”
“網絡文學正在迎來它最好的發展時機,中央對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網絡文藝非常重視。”程曉龍告訴早報記者,“對網絡文學來說,只有建設和管理并舉,網絡文學才能健康、持續并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