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提“大數據”。據不完全統計,這是自2014年3月“大數據”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第9次提及“大數據”。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業內專家認為這意味著國家層面對“大數據”的理解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大數據提升為國家戰略
大數據自2014年3月被寫入政府報告以來,一直受到李克強總理的牽掛。
2015年5月,在貴陽數博會上,李克強發去賀電指出,數據是基礎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中國是人口大國和信息應用大國,擁有海量數據資源,發展大數據產業空間無限。中國正在研究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各行各業依托大數據,創新商業模式實現融合發展,推動提升政府科學決策和管理水平,用新的思路和工具解決交通、醫療、教育等公共問題,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除此之外,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今年5月參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時指出,“要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一批高質量的工業云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臺;要推進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人機智能交互等技術和裝備應用,加快建設一批智能工廠;要大力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眾包研發設計、服務性制造、網絡協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智能監測、遠程診斷管理、全產業鏈追溯等制造服務化,提高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和協同發展水平;要加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關,加快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加強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網絡信息安全保障,為“互聯網制造”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大數據產業被列為國家戰略以來,作為國家和各部委層面不斷加快推動該產業發展,發布指導意見和制定相關規劃,僅今年7、8月份以來,就相繼推出了由工業信息化部主導的“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由國家發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主導推行的全國首批信用示范城市的確立;而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通過了《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的決議。這項決議凸顯了兩個風向標,一個是大數據產業開始逐漸落地,第二個則是政府大數據建設和應用將起帶頭作用。
地方政府為什么如此重視大數據
大數據產業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后,對于各地政府是一個雙重利好。其一,各地大數據產業開發與布局首先要通過地方政府的設計與管理,各地政府具有指導、監督、管理職責;其二,地方政府握有其他各領域無可比擬的數據量,這部分數據量需要變現。
九次方大數據總裁王叁壽說,政府手里有兩個東西最值錢,一是土地,但土地資源已經利用得差不多了,二是大數據資源,大數據資源是繼土地之后最有價值的資源,而且比土地具有優勢的地方在于,土地在一定時間內不可重復利用,而大數據可以無限循環利用。一旦政府大數據得以開放利用,那么從小處講可以迅速提升地方經濟增長,從大處講可以改變舊有的不合理經濟結構狀態。
對于政府來說,未來5—10年最有可能讓他們再次體驗到經濟黃金增長周期的是大數據產業,而且政府大數據的開發利用起到先鋒兵的作用。
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這也決定了各地政府手里的數據量和價值不同,像東部一些二三線城市的數據體量可能比西部一個省的體量都大。所以,目前,發展政府大數據的城市從數量上來說多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但這也不是說,中西部地區不能或沒有條件發展大數據,恰恰相反,因為大數據是一個“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行業,也就是說,大數據給所有地區提供同一起跑線,關鍵在于誰先決策,誰先行動。貴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現在,像甘肅和寧夏等西部省份也在積極布局政府大數據開發和利用。比如寧夏成立中衛云計算數據中心,甘肅省國資委批準設立甘肅省大數據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例證。
各地政府加快鋪設“大數據管道”
從大數據行業資訊中了解到,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地方政府布局大數據的新聞,似乎從來都一個行業讓地方政府如此快速的反應。王叁壽的話或許能解釋其中的原因,他說,大數據時代,“唯快不破”,只要認準了這個行業的價值,比的就是速度,“爬到山頂的才能見到朝陽”,爬的慢的只能見到夕陽。這句話不僅針對大數據公司而言,對于政府大數據來說,道理一樣。大數據建設分四個階段,分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軟件技術開發、大數據應用、大數據交易。對于政府大數據來說,目前所處的階段正是基礎設施建設階段,現在比的就是城市鋪設“大數據管道”的速度。
其實早在《行動綱要》推出前,各地政府已經紛紛試水政府大數據發展探索,其中,也有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據悉,青海、寧夏、濟寧、蘇州、包頭、金華等地已經紛紛聯合國內知名大數據企業合資成立了地方大數據公司,全面參與政府數據公開的工作;推出后,進一步強化了大數據產業的國家戰略地位,可謂給各地政府吃了定心丸,可以預見,接下來會是各地政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期。同時也將會迎來新的一波“大數據管道公司”注冊潮。
目前政府“大數據管道”鋪設基本采用合資成立大數據公司的方式進行,他們會從社會上選擇一家從業經歷豐富、技術優勢明顯、在行業擁有一定話語權的企業進行合資。
地方政府合資成立的大數據公司,又稱大數據管道公司,將主要負責各地政府60多個部門數據整合,數據商業化應用開發,同時承接地方特色國家項目——例如金華市的中國電子商務大數據中心推動政府大數據的公開。政府將通過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利用大數據手段優化政府機構的決策、進行合理產業布局、及時全面的掌握轄區內企業統計分析結果,真正打通企業數據孤島的瓶頸,實現企業數據統一管理。
另外,上海市政府會同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環境保護局、上海氣象局、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上海地鐵、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強生出租、浦東公交等開放10個專用數據集,面向全球征集交通大數據應用解決方案。這也是消除信息孤島的又一例證。
蘇州市在政府公信力和政府信用體系建設方面極為重視,怎樣利用手里的好大數據為政府信用建設所用,成為市政府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蘇州市主導的蘇州太湖大數據公司主要致力于蘇州市政府征信服務平臺的建設和中國征信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及運營而展開。
而包頭市政府成立的包頭市大數據有限公司緊緊圍繞畜牧業大數據中心、稀土大數據等當地特色經濟發展為主導方向。
“大數據管道”鋪設以應用為導向
前述提到大數據建設的四個階段,基礎設施建設、軟件技術開發、大數據應用、大數據交易。這就表明,“大數據管道”的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大數據應用。應用是“大數據管道”建設的頂層設計。
比如拿智慧城市來講,或許有人會問,“大數據管道”理論與智慧城市有什么關系?其實,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大數據管道”鋪設為前提,而智慧城市的最終目的是更智能化地服務民生,也就是要落實到大數據應用層面。智慧城市也是基于政府大數據開放和應用后的成果。
就目前來說,做政府“大數據管道”鋪設的大數據公司為數不少,但大多數是集中在智慧城市的軟硬件技術方面,比如在物聯網基礎設施、云計算基礎設施等信息技術方面擁有優勢。這類企業的短板在于不善于大數據應用和交易等行業頂層設計。就目前而言,在大數據硬件、軟件、應用、交易方面擁有綜合優勢的專業大數據企業鳳毛麟角。九次方大數據經過五年實踐積累,在大數據在數據清洗、建模、分析、可視化等應用方面擁有成熟的技術和相應的人才儲備。因為只有具備成熟的大數據應用行業背景,才能更加有針對性地建設“大數據管道”,這是九次方相比于其他企業在“大數據管道”鋪設層面的優勢所在。
結語
截至目前,九次方已經與全國20多家政府達成“大數據管道”建設的合作協議,這個數字預計明年將會達到200家左右。隨著與各地政府合作程度加深,九次方大數據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政府大數據應用目前亟待解決的前提條件是城市大數據管道建設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類似“自來水系統”的城市重要設施后,才能談到大數據商業應用。正如《行動綱要》指出的,在大數據整體建設中,尤其是初建時期,“避免重復建設和數據‘打架’”,是政府在謀劃大數據發展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