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協會日前發布報告顯示,近一年來,網民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現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124元。其中,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被泄露過,包括網民的姓名、學歷、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
就在數天前,一則網絡信息泄露讓數千萬注冊用戶“心驚驚”——號稱在全世界擁有3750萬注冊用戶的英國某社交網站最近遭到黑客攻擊,包含用戶數據、公司財務記錄等大量數據被盜。黑客威脅稱,若不永久關閉該網站,就要曝光所有用戶的數據信息。若黑客說到做到,有多少人將睡不著覺,多少夫妻得成“紛飛燕”!
“改變”是一個中性詞,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大數據落到騙子手里,那就是大壞事。玩網絡詐騙游戲的都是高智商者,你的錢財到了他們手上,想追回來就要看你有沒有中彩票的運氣。比起傳統詐騙,網絡詐騙更加復雜,執法部門有時也愛莫能助。外部治理難度很大、成本很高。求人不如求己,在信息泄露上,個人防范也許更可靠邊,成本更低。比如說,給自己的電腦和手機安裝殺毒軟件,定期殺毒;進行網銀、支付寶等操作時,確保登錄正確的網址;網上購物時,設置復雜支付密碼,并定期更換;不隨意打開陌生郵件,尤其是帶附件的郵件;盡量別“蹭網”,公共場所的未知WiFi一定不要鏈接;盡量少在微信上測性格、運勢;不要把個人敏感照片、數據上傳到云端等等。少一點手賤,就多一點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