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成功!交易金額86000元。”昨日,光谷資本大廈大廳里,武漢東湖大數據交易中心首筆大數據交易在眾人的見證下成交。
本次交易內容是“基于政府公開數據和互聯網信息的中小企業綜合評估”,由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賣出數據,北京拉卡拉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用8.6萬元購買。賣方在公開而散落的信息間,整理出了對買方有用的評估數據,通過武漢東湖大數據交易中心的平臺,達成交易。
同天揭牌的,還有長江大數據交易所(籌)。繼今年4月貴陽成立全國首個大數據交易所后,兩家大數據交易平臺在漢成立。
武漢東湖大數據交易中心總經理杜小軍介紹,數據將是未來的新能源,能像原料一樣加工、像商品一樣買賣,交易對象不僅包括政府、企業和相關機構,還包括個人。圍繞這個產業,中心希望打造一個數據交易的“淘寶網”,以電子交易為主要形式,推動數據資源的開放、流通和應用。
“只要是有價值的數據,都能通過交易平臺獲得收益;哪怕是個人的,也可用眾包的方式形成塊狀數據,打開廣闊應用空間。”杜小軍說,除了政府數據,很多大型企業多年沉淀的生產、財務數據、資料文檔也都能通過“再加工”獲得價值,這些數據曾被認為是負擔,其實都是沉睡的資源和財富。過去沒有大數據交易的平臺,政府、企業和個人擁有的塊狀數據、條狀數據,都是一個個孤立的“油田”,一旦能夠交易、預處理、再加工,就能變成對社會有益的數據產品。他打比方說,數據的利用,可以和石油進行類比。石油通過原油的開采,可制成柴油、不同標號的汽油,還能做成塑料,再做成各種各樣的商品。數據也是如此,源數據交易如同賣原油,數據產品就類似柴油、汽油和塑料。太多創新的可能存在其中。
大數據交易不能回避的是隱私問題。長江大數據交易所出資方之一亞星數據總裁張灝說,過去被人們廣泛詬病的個人信息泄露,就表明存在數據交易黑市,交易平臺通過建立規則,將數據交易明朗化、規范化,在挖掘數據價值的同時,更能有效保護個人隱私。比如涉及個人的數據,交易前一定會進行“清洗”,去掉個人隱私標簽,買到數據的機構,拿到的是一堆有商業價值的信息,“哪些人去了哪里、哪些人喜歡什么”,不會具體暴露個體。
“中國大數據最大的應用前景其實在傳統產業。”杜小軍說,建立大數據交易平臺,絕不是只為了通過買賣數據賺錢,更大的意義在于激活數據資產。傳統產業占據了國內生產總值的絕大部分份額,在互聯網化的進程中,大數據交易會幫助這些傳統產業開放、共享數據,更快地完成轉型升級,進而通過大數據的融合調度,推動社會的發展,醫療、交通、鋼鐵等產業將是未來最大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