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家工業企業來說,設備和技術是硬實力,但美國工業巨頭通用電氣公司(下稱GE)卻正在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軟”。
7月14日,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一個展廳內,GE的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展示了他們在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上的應用。
GE想讓機器變得更有“
智慧”。而要實現這一點,靠的是數據模型與數據分析。
例如在油氣領域,長距離的管道運輸總是存在安全隱患,油氣運營商只能派人定期檢修線路。但這不僅容易有工作疏漏,而且動輒上千公里的管道,要耗費的人力物力也不小。
GE的辦法是,在油氣管道中置入大量傳感器,并讓其隨油氣一起流動,從而能夠感知管道內的流速、壓強、溫度等各項安全指標,并將數據實時傳送到終端;接著,GE通過其自主研發的Predictivity軟件,建立模型,然后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如果數據超標,則立即發出預警。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可以提高管道設備的安全性,防范于未然,而且可以大幅降低人力等各項維護成本。” GE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GE企業對外傳播總監華春牧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過去三年,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綿延1.5萬英里的天然氣管道,安裝了GE的這套油氣管道監測系統,將安全事故數量從38起下降為零,降低成本1.5億美元,每年減少服務時間2萬小時。
道達爾、BP等油氣巨頭也選用了GE的監測系統。不過,尚未有中國石油公司的嘗試這一新模式。
根據GE的測算,中國目前鋪設有8萬公里油氣管道,如果采用GE的管道監測方案被采用,每年將節省5億美元的成本,并減少6.5萬工作小時。
GE的數據監測分析過程是通過一個名為Predix的軟件操作平臺進行的。GE企業對外傳播總監華春牧表示,該平臺由GE與微軟、英特爾、思科、華為等多家企業聯合開發,耗資十幾億美元。平臺負責將各種工業資產設備和供應商相互連接并接入云端,并提供資產性能管理和運營優化服務。
華春牧稱,該平臺自去年開放,但僅針對AT&T、軟銀等部分企業,自今年起,將面向所有企業開放。屆時各行各業的企業將通過該平臺創建和開發自己的工業互聯網應用。
作為全球工業互聯網的倡導者,GE已在大數據上押下重注。華春牧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截至去年年底,GE已在大數據上投入了10億美元。
在今年7月7日舉行的“工業互聯網中國峰會”上,G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稱:“我們正在開啟下一個新工業時代,全球工業通過硬件與軟件的結合正在重新發現增長機遇。”
早在2012年,GE就已開始將目光瞄準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彼時,GE提出,要依靠機器以及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和分析軟件,打造智能機器,實現人、機器和數據的無縫協作,甚至到2030年,要為全球GDP貢獻15萬億美元。
這其中當然少不了中國。GE給界面新聞記者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迄今為止,GE已在中國開展了12個工業互聯網試點項目,逐步推動40多個大數據分析應用落地。
2014年3月,東方航空與GE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GE工程師分析了東航過去三年500多架飛機、累計超過兩百多萬航班的全部飛行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不僅有助于降低飛行風險,而且能夠預測發動機渦輪葉片的損傷情況,從而降低維護成本和油耗。
在醫療領域,GE則推出了醫院資產管理整體解決方案Asset Plus。將大型醫療設備從臨床需求,到申請采購、采購完成、裝機、后期使用,再到報修、報廢、更替等全生命周期的情況,全部以數據形式實時匯入系統,進行資產優化管理和配置。
華春牧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以前病患在仁濟醫院進行CT檢查,預約排隊大概需要6-8周。2013年后,經過Asset Plus的合理管理與使用規劃,平均等待時間降到一周左右。